语文周报发表: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塑形象

标签:
初中语文作文语言描写 |
分类: 语文周报 |
跟名家学写作
本期写作目标: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塑形象
作者:木文
X写作目标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鲁迅先生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M名家示范厅
五百里(节选) 龙应台 此刻,她也仍旧坐在我的对面,眼睛明亮俏皮的姑娘已经八十三岁。卧铺里上层的兄弟们都睡了,剩下我在“值班”,和她继续格斗。火车的轰隆声很有节奏,摇晃着车厢,像一个大摇篮,催人入梦,但是她笔直地坐在铺上,抱着一卷白色的被褥,全身备战。 “睡吧,妈妈。”我苦苦求她。她斩钉截铁地摇头,“我要回家。” 我离开自己的铺,坐到她身边去,贴着她,说:“你躺下,我帮你盖被。”她挪开身体,保持和我的距离,客气地说,“谢谢你。我不睡。” 她一客气,我就知道,她不知道我是谁,以为我是个善意的陌生人了。于是我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小晶。你看看我。” 她转过脸来,盯着我看,然后,极端礼貌,极端有教养地说:“我女儿不在这里。谢谢你。” “那……至少让我把你的被子弄好,盖住你的脚,好吗?” 我坐回自己的铺上,也把被子盖住自己的膝盖,就这么和她默默对坐,在这列万般静寂的午夜火车上。
|
点评
文段描写了一段母女的对话,对话发生在五百里的火车路途中。其中选取了“我”的语言,有“睡吧,妈妈。”“你躺下,我帮你盖被。”这两处语言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选取了母亲的语言,有“我要回家。”“谢谢你。我不睡。”表现出母亲对“我”非常客气,又有一些疏远的特点。 |
文段中的几处对话,开始会让我们感到惊奇。女儿对母亲非常关心,母亲却和女儿如此疏远。当我们读到下面两处语言描写时,才能慢慢了解到这对母女的情况。女儿说,“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小晶。你看看我。”母亲说,“我女儿不在这里。谢谢你。”文段通过语言描写,侧面交代出母亲应该是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她有时候记不清楚自己的女儿,所以才会有这么强的防范心理。通过语言描写,巧妙地反映了人物的身心状况。
M名家示范厅
梁晓声 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着碗又要去盛,瞥见父亲在瞪我,我胆怯了,犹犹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 父亲却鼓励我:“盛呀!再吃一碗!” 父亲见我只盛了半碗,又说:“盛满!”接着,用筷子指着哥哥和两个弟弟,异常严肃地说:“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 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脸上呈现出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种殷切的期望,一种欣慰、一种光彩、一种爱。 我将那满满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还强吃掉半个窝窝头。为了报答父亲,报答父亲脸上那种稀罕的慈祥和光彩。尽管撑得够受,但心里幸福。因为我体验到了一次父爱。我被这次宝贵的体验深深感动。 |
点评
文段描写了在一次吃饭时父亲对“我”的鼓励。抓住了父亲的语言描写,如“盛呀!再吃一碗!”、“盛满!”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呵护,刻画出一位既严格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
梁晓声教给你: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父亲的关心和爱护都来得那么严肃,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你们都要能吃,能吃,才长力气!你们眼下靠我的力气吃饭,将来,你们都是要靠自己的力气吃饭的!”父亲告诫式的语言,既表现出父亲平时对我们管教的严厉,也表现出父亲对我们无私的关爱。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性格鲜明的父亲形象。
W未来作家
在我心里,我的外婆是个心灵手巧的花匠。因为她种的花,总是盛开得鲜艳而水灵。其实,她一直生长在农村,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农家的院子就是外婆的花圃。
春天的时候,她把生命力极强的太阳花种在窗根儿底下。尽管太阳的光芒越来越强,太阳花依然顽强地伸展出无数细小的手臂。令人赞叹的是,在那些瘦弱的手臂中间,会开出密密麻麻的花儿来。那些花儿姹紫嫣红,招蜂引蝶,在春风中舞蹈。
“外婆你看,太阳花都被晒蔫了。”正午的时候,我看到窗根儿底下的一大片太阳花都耷拉下了脑袋,便着急地喊叫。
“没事儿,它们的生命力顽强着呐!”外婆轻描淡写地说,“它们的外号叫死不了,这点晒算不了啥。”外婆抚摸着我的头,冲着我笑。
外婆说得真对,太阳刚一偏西,那些太阳花便昂起了头,撑起一朵朵姹紫嫣红的笑脸来。
在菜畦的地垄上,外婆也会种上其他各色的小花儿。花朵夹杂在碧绿的菜畦里,格外显眼。纵横交错的小花儿,好像给院子镶了一圈圈的花边儿,美丽极了。
在距离窗户稍远的地方,高个儿的花有串红、鸡冠花,矮个儿的花有马莲草、地雷花。月季花是常有的,它们月月都开,总能带给人惊喜。
外婆爱花,就像爱她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对于每一棵花草,她都备加呵护。当毛茸茸的小鸡仔用小爪子挠坏了花草,她总是心疼地数落那些淘气的小家伙。“去去去,别糟蹋花草!”外婆边说,边做出轰赶的手势,小鸡仔懂得外婆的意思,叽叽叽地一哄而散了。
院子里的井水是花儿最好的养料。在清早,孩子们在梦境里也常常能听到外婆压水的响声。吱吱扭扭的压水井抽出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农家的花草和一方儿女。外婆见我们起床来到院子里,总是笑着对我们说,“醒啦,煮好的米粥在锅里温着呐!”至今,我还能记得外婆煮熟的米粥香。
平日里,我们都喜欢跟着外婆学种花,外婆总是告诉我们,“种花,得细心,得了解花草的性格。”外婆说得真对。
在那些温暖的阳光里,不光是让花草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美的心灵保持了清新和宁静。
怪不得外婆总是乐呵呵的,把日子过得如流水一样清亮。
总评:在我心里,外婆是一位热爱花草、懂得生活的优秀花匠。她爱花,也了解花。当我看到太阳花耷拉下脑袋急得大喊时,外婆说,“没事儿,它们的生命力顽强着呐!”、“它们的外号叫死不了,这点晒算不了啥。”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外婆对花草习性的深入了解。当有小鸡仔破坏花草时,外婆说,“去去去,别糟蹋花草!”,当我们跟着外婆学种花时,外婆说,“种花,得细心,得了解花草的性格。”这些语言描写表现出外婆对花草的悉心爱护。早晨起来,我们去看外婆养花,外婆说,“醒啦,煮好的米粥在锅里温着呐!”,也能表现出外婆对我们的无私关爱。文章通过几处细腻的语言描写,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也刻画出了外婆爱花草,爱孩子,爱生活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