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张显耀泄密案变成罗生门
(2014-08-27 17:10:44)张显耀被调离陆委会副主委一职,在张前副主委爆料自己是被逼退之后,整件事急转直下,转变为司法案件。陆委会被迫将调职的原因公诸于世,声称接获检举,张显耀有泄密之嫌,因此才暂时将他调职。并将此案交由调查局侦办。调查局清查后,怀疑其不但泄密,且怀疑张显耀已被大陆吸收为共谍,剧情高潮迭起,传言满天飞。
因为陆委会与调查局不便透露太多情节,以免嫌犯串供灭证,媒体只能将一些所谓知情人士的放话,与张显耀哭诉政治迫害的演出,编成似是而非的故事。然后不顾时间序的质问,既然知道张显耀泄密,甚至是共谍,还要骗媒体记者说,调职是因为家庭因素,并且还替张安排其它工作。
其实媒体只要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理一理,就能一目了然。根据王郁琦的说法,他是在七月下旬接获检举,立即向国安会秘书长金溥聪报告,并提出调职调查的处理方式。八月上旬,向行政院长江宜桦报告,经两位长官允许,八月十四日约谈张显耀,告知他被人检举泄密。在调查期间将他调职,并安排一家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对外宣称是因为要回去照顾病母。如果调查发现张是清白的,张也能在外界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但是,如果这么报导,故事就不精彩了。因此媒体必须加油添醋,将所有的传言都当成事实,忽略此事在一开头陆委会只是怀疑,不能确定手中的证据在法律上是否能当呈堂证供。而共谍嫌疑之说,是在陆委会将检举内容交给调查局侦查之后,调查局做出的结论。前后顺序被倒置,让本来简单易懂的事,一下就复杂化了。
媒体的瞎编,或许是想刺激官方与调查局出来澄清,再多透露一点细节,免得报导无以为继。其实有张显耀这么高调喊冤的当事人,媒体完全不需要担心没有东西可写。但媒体如果只想将各方无心或有心的放话当证据来公审,只会让焦点越来越模糊。
一个涉及国安的泄密案,交给司法去办,自然会水落石出。法律讲求的是证据,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在信息那么透明的台湾,法院也没办法罗织其罪。陆委会敢确定张显耀确实泄密,虽然还不知道泄密的级别有多机密,调查局敢公布张有最少泄密五件以上,怀疑其为共谍,两方绝对不会一点证据都没有。希望媒体记者能再用功一点,多用证据来推理,别让此案又成为各说各话的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