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的新闻吵得最凶的是国中会考的问题,照例是满意的不出声,不满意的声音很大,且意见分歧,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制度能对自己有利。然而,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如果都照他们的期望来改,可能会改出相互矛盾的大怪物。而且,一如台湾浅薄舆论的假想敌情结,国文作文成为这次被污名化的对象。
意见领袖纷纷搭上顺风车,批评作文是如何的剥夺考生进第一志愿的因素,此时并无人发现,十二年国教标榜的就是去除明星学校的迷思。如果想要「公平」的进建中北一女,那联考最公平,又何必改革呢?有作家跳出来痛批国中国文课文太无聊,作文题目太八股,让考生无从下笔,彷佛也忘了在他考试那会儿,国文课本比现在更无聊,作文题目比现在更八股,也没妨碍他当上大作家。
其实教改与延伸出来的批判,其中心思想都在于,应该让学生快乐学习,不要让他们在念书的过程中感到压力。然而,这种以快乐为本的教改,台湾学生早在广设大学的改革中,尝到苦果。当人们嘲笑张大帅看篮球赛,看到打球的为一个篮球争来抢去的很辛苦,就说每人发一个篮球不就不用抢了,就没联想到大家都有大学念与这个主张有异曲同功之妙吗?
也难怪这些被呵护备至的学生,在出社会之后,面对压力大竞争激烈,又不可能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除了抱怨起薪少工作重,还剩下多少吃苦耐劳的韧性,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成功秘诀。台湾人以往的打拼精神,在民粹当道,只顾自己,不顾整体利益的社会氛围中,早已消耗殆尽,留下的只有内耗的失败主义。
另外,报载政府想修法为家事外劳加薪,也只不过是把他们的薪水加到与国内基本工资相同,就引起雇请外劳的家庭反对,认为会增加他们的负担。但是,当他们说薪水都不涨时,又收起雇主的立场,认为企业主应该要涨薪水,也不管会不会增加老板的负担。当这种依本身立场而改变想法的双重标准,充斥着整个社会,台湾人的价值观也因此而扭曲。
台湾人曾经胼手砥足齐心创造出台湾的经济奇迹,如今却只会不停的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缺乏自省和企图心,在任何时代都是失败者。当鲁蛇抢夺到台湾的话语权,自认为声音大就代表全台湾的心声,台湾的未来还能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