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的功利心 会让孩子的特长变“短”

(2014-08-16 15:24:42)
标签:

杂谈

家长的功利心 <wbr>会让孩子的特长变“短”
享受过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应该让孩子明白“兴趣班,虽然可能学

 【指导专家】

 刘宁(金宝贝首席早教顾问)

韦志中(国家心理督导师,广州市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对有些人来说,都市人多数都有某种程度的完美孩子综合征,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兴趣班成为城市孩子们的例行功课。对此,专家提醒说,孩子的兴趣教育重在体验,家长的功利心,可能会让孩子的特长变“短”。

 你以为你什么都不图?

 采访对象:“赵妈妈”(儿子四年级,小名诚诚)

 职业:餐厅经理

 妈妈:诚诚,我给你报了书法班,这次你可得好好学,那学费可贵了。

 诚诚:你花那钱干吗啊?我又不想当书法家。

 妈妈:隔壁的乐乐,人家年纪比你小,周末除了绘画班还上一个跳舞班,你怎么这么不上进啊。

 诚诚:乐乐是乐乐,我是我,我不想学你非让我学,学不好你又骂我。你要是喜欢,干脆自个儿学去算啦!

 妈妈:……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大,没有特长怎么可以,哪家小孩不上一两个培训班的?”赵妈妈说,儿子诚诚三年级的时候,报读了书法班和绘画班,一个暑假下来什么都没学会。“教书法的老师说他总是拿墨水玩,每次回家都弄得一身脏,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不过,今年刚刚开学,赵妈妈说自己思前想后,还是给儿子报读了一个书法班。

 说起培训班,赵妈妈不免哀声叹气地表示对其又爱又恨。“唉,培训班的价钱高得离谱,每个周末3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要900块。”赵妈妈说,因为自己吃了低学历的苦,因此平时她一直努力督促儿子的学习,希望诚诚能学有所成,之所以让孩子上兴趣班,是听说有特长考试的时候可以加分,可惜孩子不懂她的苦心。

 说到“功利”,赵妈妈显得有些愤怒:“教育学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花这么多的钱报班,并不是图孩子将来报答我,只是希望他自己能好好学,将来有个好前程。”

 专家点评: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常常都在你我的身边上演。父母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招牌,强迫孩子上一个不爱的兴趣班,并且宣称自己毫无所图。其实,在这对亲子关系的矛盾背后,是妈妈的功利心在作祟。功利心越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这种功利心的源头在哪里?可以看出,妈妈不经意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既然孩子是自己的理想自我,妈妈当然希望这个“自我”能够有好的发展。

 你真的只是想让孩子学会坚持吗?

 采访对象:胡爸爸(女儿妞妞七岁,上小学一年级)

 职业:工程师

 七岁的妞妞,上兴趣班已经快三年了,开始的时候同时报读了绘画班和跳舞班。上一年级之后,由于课业比较重,只保留了一个跳舞班,每个周末上两次,暑假除了周日外每天都要上。

 在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妞妞一直以来很欣欣然,不仅觉得挺好玩而且学得也很认真,每天提前半小时去舞蹈教室热身。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妞妞却和爸爸闹起了情绪,原因是妞妞想学拉丁舞,但是爸爸却坚持让妞妞继续跳中国舞。

 “我觉得中国舞更有内涵,更注重基本功的培养,更值得去学。她学了一段时间,已经可以去参加考级了。如果这会儿该学拉丁舞,不是前功尽弃吗?”由于爸爸的坚持,妞妞只得继续留在中国舞班,但是从那之后胡爸爸发现,妞妞上课不积极了,回家也不像以前那样吵着要爸爸在iPad上找音乐秀舞姿了。

 “我这种做法是功利吗?”胡爸爸说,由于自己小时候在一个相对严厉的家庭环境长大,所以对待女儿他一直是娇宠多于责罚,在妞妞上哪个舞蹈班的问题上,他之所以一定要违背妞妞的意志,是为了让妞妞学会坚持。“考级不是为了让她将来以跳舞为生,而是为了证明她努力学过。”

 专家点评:舞蹈本身在孩子眼里没有高低之分,既然只是为了证明她学过,那么又何必和孩子较劲,到底是学中国舞或者是拉丁舞?你认为孩子的坚持很重要,孩子认为拉丁舞更有趣。在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建议不要总是关注于“孩子是否通过了幼儿舞蹈考级”,“孩子是否画了一张完整的画,”“是否学会了一首钢琴曲”,而应该关注孩子是否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是否能享受到个中的乐趣。作为一个开明的爸爸,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要知道,你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孩子学习如何坚持,但是你的一次错误坚持,可能会让孩子的特长因此变“短”。

 专家圆桌

 在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功利之心”到底能否有?

 记者:在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你们觉得这种功利心可不可以有?

 刘宁:我认为,家庭教育更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宗旨,不能太功利。在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家长应该做到不为了“竞赛”而跑步;不为了成为音乐家而学习音乐,享受过程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应该让孩子明白“兴趣班,虽然可能学得不好,但很有乐趣”。现在的家庭,普遍缺乏对孩子A Q———也就是逆境商数的培养,太功利的家庭环境只会让孩子产生爱比较、不能接受“输”的偏激个性。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比较差,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韦志中:我并不是很认同对功利心的全盘否定,其实这种功利心可以有,毕竟是人之常情。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看,父母会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可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很可以理解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观念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生物学、文化等角度都可以理解,也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度批评,适当进行科学引导会有更好的效果。

 记者:在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家长总免不了会提一些这样那样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哪些是正当的要求和哪些是功利的要求?

 韦志中:我认为在提要求的时候,家长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1、是自己的心理需要呢?还是孩子成长的客观需要?2、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呢?还是拔苗助长?

 刘宁:首先要想想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自身出发,更应该提倡鼓励式的要求。同时,不要拿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比较,应该鼓励和看重孩子是否能克服学习中所面对的挫折和困难。

 记者:孩子上兴趣班,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引导?

 韦志中:其一,遵循发展规律,适当安排符合孩子身心发展阶段匹配的培训班。其二,尊重孩子自身兴趣,安排一些孩子自身喜欢的培训班。三,从综合素质角度来安排孩子的培训班。最后,一定要相信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是体验,而不是灌输。是身教而不是言教,决定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是心灵,决定一个人一生有大发展的是人格。

 刘宁:家长应该注重过程而不该强求结果。鼓励孩子的努力,即使没有达到期望但是孩子也是很棒的,因为他勇于面对困难,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会肯定自己,这样才能有长期学习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不要把培训班填满孩子的日常生活,幼儿时期亲子关系的建立是特别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上培训班像赶场一样,更应该争取时间和孩子多在一起玩耍。

 爸妈考场

 在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上,你是一个功利的父母吗?

 ●你不考虑孩子终身发展,只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

 ●你不考虑孩子全面发展,只想要孩子在某一个方面取得成就。

 ●你不关注自身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但却热情地投入到教育孩子的伟大事业中去。

 ●你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并且认为既然上了兴趣班就一定要达到某种程度。

 ●你总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总是把“你看人家……”挂在嘴边。

 ●你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想让孩子代替自己完成梦想。

 特别贴士

 别为了兴趣的“小”教育

 忽视人生的“大”教育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父母总会不经意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对于近年来“扎堆”上兴趣班的现象,韦志中特别提醒,孩子不该成为父母的理想自我。实际上,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情商、挫商、价值观等其他方面,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完成一部分的成长。从孩子的发展角度讲,参加兴趣班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是完全必要,因为孩子在成长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课堂,包括看不见的爱的教育等。

 采写:南都记者 米春艳

 实习生 李晔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