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恋是一把双刃剑。除了两种文化文化因素的影响,还有一种因素也决定了后来卡扎菲的自恋型人格特质。他读书时候所接触的乌托邦和无政府主义的作品,对于当时还没有完成个性成长的卡扎菲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他的核心价值观就这样逐渐形成了。这也给我们今天的父母启示,当孩子在心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所阅读的书籍对个性的影响很大的。
自恋,每一个人都拥有,也都需要拥有。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人,如何喜欢别人呢。自恋有两种,一种是真正地喜欢自己,所以形成自恋的个性,这是自信的核心元素。另一种是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卑所以要建构一个虚无的自尊体系,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这一种是病态的自恋,如果在一个人的个性中超过一半,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了。前者是每个人都必须的,后者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由于一些心理缺失或者心理创伤,自我建构起来的“海市蜃楼”。卡扎菲的自恋体系中有一半是真正的自信,这和他的家庭和民族基因有关,另一半是由于自卑和挫折经历所导致的病态的“自我建构”。住帐篷,标榜和别人不一样等特立独行的背后,正是受后一种自恋个性所支配的。而试图通过自己努力改变世界的英雄情怀正是前一种个性中正常的自恋所决定的,可以说他的内心一直是矛盾的。
人要不断超越自我。卡扎菲不同寻常的个性,在国际关系交往中显露出弊端的同时,在面对国家中后期的管理中也显露出来了弊端。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的,只是一个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好难改变。尽管好难改变,他也并没有完全放弃改变自己,因为,在他内心也希望自己做一个优秀的人。只是,他对他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的。一般的人看到的是卡扎菲人格的不完善,实际上不然。他从一个出生在沙漠中牧人家庭的孩子,最后带领一个国家脱离贫困,这其中他的个性中的某些元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只是在不同阶段,这个个性需要调整,但这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卡扎菲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典型的在心理上没有超越自我而失败的案例。
我们从卡扎菲身上得出心理学启示是什么呢?
自恋可以助你成功,但也可以毁掉你自己。
你如果不能超越自己,就会被别人超越。
(本文刊登于南航精英生活韦志中专栏“一韦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