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三国演义》“东吴吊孝”中看文化心理治疗技术——韦志中心理工作室主题学习小组

(2014-07-21 11:58:07)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为心理治疗所带来的启发,各届PTP研究生班的毕业生以及韦志中心理工作室的全体成员邀请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生班负责人韦志中教授于2014年7月5日下午15:00开展了一次团体学习小组。本次活动主要包括观看影片片段、观后感讨论以及会议总结三个部分。

    本次学习小组的主题是根据《三国演义》中“东吴吊孝”片段谈哀伤治疗。中国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是哀伤,而哀伤又多源自于分离,例如生产分离、生死别离等等。要学会如何治疗哀伤,除了要了解哀伤有哪些现象、规律和症状表现,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才能最终找到合适的帮助方法。哀伤疗法目前有很多,主要有意义疗法以及艺术疗法。意义疗法即通过转换事件的意义来获得内心的力量,从而走出哀伤。艺术疗法,即通过对哀伤的表达、呈现和转换这一系列的流程,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次观看的《三国演义》选段体现出的恰恰是第二种疗法。

从《三国演义》“东吴吊孝”中看文化心理治疗技术——韦志中心理工作室主题学习小组

 

    影片选段主要讲述在东吴军师周瑜离世后,诸葛亮如何力排众议坚持要求亲自拜祭,最后在丧礼上感动众人并且引发大家嚎啕大哭的故事。韦老师表示,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感动大家,主要由于他的做法充分表现出了哀伤治疗的两个关键:科学的流程和认知的前提。所谓科学的流程就是咨询的系统性和立体化。比如,结合绘画叙说故去之人生前的功德,抚琴时在关键的时刻弹断,在适当的时刻去磕头等,可能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能说他不真实,既真又假,实现一个综合的功能呈现、表达和转换的不断循环,如海浪般,一层层将人们的情绪的推向高潮,最终把整个治疗展现出立体感,三者相互叠加,最终达到了淋漓尽致、水到渠成的效果。第二点很关键,诸葛亮的这些行为表现都立足于他有着正确的认知前提。他很真诚,视周瑜为知己,这从他和赵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也充满勇气,这从诸葛亮力排众议,毅然前去吊唁可以看出。首先是赵云劝诸葛亮不要前往,之后是刘备阻止他前去,在途中又受其弟的阻拦,整个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体现出诸葛亮的勇气。演义中往往把刘备说成是正义的一方,把孙权这派刻画的比较中立,把曹操的势力说成恶的一方。这是民间智慧,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诸葛亮是个好人,那么这里就是为了体现他有多真诚,多么赋有勇气,这些都是实施哀伤治疗之前应该具有的认知前提。

    谈到中国文化与哀伤治疗的关系,韦老师表示,民间智慧是有一定道理的。文化心理治疗运用的也是类似的理念,通过运用仪式来表达和呈现以达到改变心理场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多向文化、生活学习,掌握以悲为美的能力,运用自己的自愈力,达到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效果。因为很多的领悟可以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平常,甚至来自于这一次短时间的观影。这就需要我们去把握,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种种,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精华,完成转化。同时就这件事,韦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名为“掌灯之教”的启发性故事。说古代有一个官员,当他还是个秀才,仍在刻苦读书时,有一天晚上老师给这个学生回信,因为年纪大了需要师爷代笔,由管家掌灯,刚写了几句,因管家年迈,于是灯盏不多时就滑了下来,老爷看到后就提醒掌灯,管家又赶紧把灯举起来了,师爷因为写得投入,居然把“掌灯”也跟着写进了信中。这封信寄到学生手里后,学生念着念着就会出现掌灯一词,感到费解,想了一个礼拜后终于琢磨明白了掌灯之意。他认为这是老师希望自己不要放弃理想,要时刻在自己的内心留一盏灯,时时把他提起来之意。这之后他就是靠着老师的激励不断地学习,成为了朝廷大员。当他们师徒有一天一起叙旧时,学生突然有感而发说道,感谢老师当年的掌灯之教,老师懵了,问他何为掌灯之教?这个时候学生就提起当年的信,一提信老师才恍然大悟。这便是掌灯之教的典故,启发无处不在,重在看自己如何领悟。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所有东西为我们所用,发散我们的思维,但前提是充分把握心理科学体系。若你本身已对哀伤治疗和创伤治疗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就能在生活中发现事事都是既有“歪解”又有正解,若讲相声便是一个很好的相声演员,做一个心理学家就是一个很好的既能上得去科学,又能够下得来,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智慧的这样一个心理学家了。这就是歪解和正解。这也是“掌灯之教”之后韦老师给我们的的又一个领悟。

从《三国演义》“东吴吊孝”中看文化心理治疗技术——韦志中心理工作室主题学习小组

从《三国演义》“东吴吊孝”中看文化心理治疗技术——韦志中心理工作室主题学习小组

从《三国演义》“东吴吊孝”中看文化心理治疗技术——韦志中心理工作室主题学习小组

    整个讨论下来,韦老师引导大家既要往心理学的方向学习,同时也需向传统文化学习,取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启发我们应如何进行学习,这是一通百通的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强化的特质。

    笔者以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能洞察人心的优秀的咨询师。面对哀伤,有的人痛苦(周瑜的妻子),有的人顾全大局隐藏悲伤(鲁肃),有的人展露出愤怒(东吴众大臣),不管他们的展现方式是什么,究其原因都是哀伤。若是这种哀伤没有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抒发,负面情绪的堆叠很可能最终会造成行为上的过失,甚至身体内环境的失衡,引发各种病痛。该表达的情绪一定要及时表达出来,这样才不会留下未完成事件,遗留下各种弊病和祸端。中国名著留给我们的除了精致流畅的触动人心的文字,还有这些心理治疗的智慧精髓。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分析,理解,仔细品读,欣赏,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