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工
作室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53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志中老师致PTP心理部落成员的一封信

(2014-06-05 14:59:49)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韦志中老师致PTP心理部落成员的一封信

这本书的封面是莫高窟里面的一个路窟里面的画像,它是相和雕塑合在一起,即是释迦牟尼和他的十大弟子在一起的情境,我们会看到释迦摩尼的左边是阿难,右边是摩迦叶,摩迦叶是他十大弟子之首,也是最苦的一个,而阿难是所有弟子里面最聪明的;那么衍生到心理学,我们学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心灵成长,也就是认识自己、领悟自己、接纳自己和超越自己,更好的把握与外界的互动,而这其中有的人是小乘,有的人是大乘,大家可以了解下阿难和摩迦叶的成长经历,可能会有收获;另外再增加一个小知识,大多数佛经的开头都有一个“如是我闻”,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太子,他成佛之前其实就是一个人,只是他对人生有更深的领悟,看到了生命和世界的关系,所以他成佛了;阿难是释迦牟尼所有弟子中最聪明的,它的记性最好,所以所有的佛经都是阿难口述后。“如是我闻”的意思就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很多人学佛只是他的一个信仰,我自己的心得是所有的佛经都是故事,而这故事背后是很好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把佛经中的故事提炼出来,就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可以有意的去看一些佛经中的故事,有的是关于教育的,也有关于管理的。今天我去莫高窟游玩途中碰到一个同行的朋友,我们一起跟着一个导游进去再出来的时候在一棵树下乘凉,看到一群外籍游客扶着一个外籍盲人,这位朋友就好奇:“怎么这个外籍盲人也来旅游,他能看到什么?”我就给他讲了一个佛陀故事:释迦牟尼在给众弟子讲经的时候,其中弟子阿难就问:“什么样的人是明眼人,什么样的人是瞎子?”释迦牟尼就说,你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个黑暗的房子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然后阿难就把两个人放在黑暗的屋子里,那个有眼睛的人使劲睁大眼睛想看到外面的世界,可是仍旧漆黑一片,心越慌越看不到,而那个没有眼睛的人放弃去了自己的眼睛去寻找,静下来就看到了明亮的世界,轻轻一伸手就碰触到旁边的墙壁,顺着墙壁就走出来了,因此我们知道究竟谁是有眼睛的人。同行者听后,就说:“那个盲人内心有个佛陀的世界,也许他比我们这些有眼睛的人看到的还要好。”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所有的哲学家和大学问家在讲述一个观点时或表达一些真知灼见时,百分之七十都在借用一些故事去说明一些道理;我们有很多人想成为心理学讲师,那我想问你们,你头脑里存有多少个故事,有的是自己的故事,有的是别人的故事,如果你脑子里存有一千个故事能信手拈来的话,若能在上课的时候,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故事的话,我想你一定是个很好的讲师;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要向释迦牟尼佛、老子和庄子学习。

我还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最近尝到一个甜头,就是我在想表达一个观点时就说我做了一个梦,其实有很多梦不是我真实做的,我想庄子当年“庄周梦蝶”并不是真的梦到,而是借托梦表达内心的观点,庄子在讲一个现象的时候用非常夸张隐喻的手法,比如描述北海有一种大鸟叫大鹏,有一种鱼,见到大鹏身高立起来九万尺高,它把事物夸张到你无法想象。

这种把现象描述得非常夸张且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的隐喻和象征,最终达到到思想的冲击,这是一种体验式教育;孟子也经常用这种方式,他在跟功勋见面说一些道理时也用比喻,但他用的语言往往极具讽刺和挖苦性,让人哑口无言,而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没有儒家那么咄咄逼人,但不管是儒家的代表,还是道家或佛家的代表,他们都有共性,就是都在用故事去解释和说明一些现象和道理。

http://www.wzz.com.cn/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40605/20140605144991229122.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