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值、无助、被忽视,你的感觉是哪种?
(2012-06-15 16:47:16)
标签: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幸福广州教育 |
分类: 学习 |
无价值、无助、被忽视,你的感觉是哪种?
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姚双雁
认知疗法将人类失能的核心信念分为三类:无价值感、无助感、不被爱(被忽视感)。
无价值感是指向自己的,是对自己的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否定自己就是否定和自己有关的一切,这是最根本性的问题,严重的无价值感会导致抑郁和自杀。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碍也往往与此有关。
无助感是指向环境的,是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无能为力,总觉得事情会向糟糕的方向发生。恐惧、强迫、焦虑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多是由此产生的。
被忽视感是指向他人的,或者说是指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感觉不被爱和被忽视的人会觉得没有人会真心喜欢、尊重和爱自己。这种情况下多会产生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我们尝试着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理清这三者的关系:
价值感是对个体最基本需求的满足,是个体存在的前提,相当于需要层次理论里的生理需要;安全感是第二个层次,安全需要;被爱就是第三个层次,爱和归属的需要。
根据层次中的关系,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高层次的需要常常是有问题的,因此一个无价值感的人往往也会有无助感和被忽视感的。反之,即使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需要也可能产生问题,因此一个有价值感的人也可能会有无助感和被忽视感,或者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也会有不被爱的感觉。
当多种信念并存的情况下,较低层次的信念应该是占主导的。
再从精神分析的心理发育阶段来看:
无价值感来源于口欲期。这个时期婴儿所需要的就是生理需求的被满足,他对自己和世界的态度完全取决于需求被满足的状况,当他的需求长期很严重的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一定会很深刻的感觉到自己毫无价值和不配活着。
无助感来源于肛欲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对这个世界采取一些行动了,但是要受到他人的评价和限制。当他认为无害的行为受到过于严重的限制和摧毁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个世界不知所措,对事实和风险的评估也就只能停留在早年幼稚的水平。
被忽视感来源于俄狄浦斯期,学会了对爱和人际关系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得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没有人会真心爱自己,除非自己为他提供和奉献什么。
如果一个人让你喜欢,他可能是俄狄浦斯期人格,因为他要讨好你以便获得你的喜欢;
如果一个人让你讨厌,他也许是肛欲期人格,因为他总会想要控制你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一个人让你没有感觉,或者让你即爱又恨,他大概是口欲期人格,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是可爱的还是可恨的。
咨询预约电话:020-34076058 心理咨询助理电话:13711195100
咨询预约QQ:1246706478 心理学俱乐部QQ号:800001976 心理咨询E-mail:wzz-10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