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二、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
(2010-12-24 04:21:24)
标签:
文化 |
二五二、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之谓也。
陆注: 那些掌握了国家的国君,一定不可以单靠自己;这样看来,那么是强大还是衰弱、是光荣还是耻辱就在于选取宰相了。自己有才能,宰相也有才能,像这样的国君就能称王天下。自己没有才能,但知道恐惧而去寻觅有才能的人,像这样的国君就能强大。自己没有才能,又不懂得恐惧而去寻求有才能的人,只是任用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宠臣、身边的侍从以及亲近依附自己的人,像这样的国君就会危险削弱,达到极点就会灭亡。国家,大治它就会强大,小治它就会弱小;极其强大就能称王天下,极其弱小就会灭亡,小大各占一半的则能保存。所谓大治国家,就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财利,任用人不顾亲疏,不顾贵贱,只寻求真正有才能的人,这就叫做大治国家。所谓小治国家,就是先考虑财利而后考虑道义,不顾是非,不管曲直,只是任用善于阿谀奉承的宠臣和亲近依附自己的人,这就叫做小治国家。大治国家就像那样,小治国家就像这样;所谓小大各占一半的,也就是一部分像那样、一部分像这样。所以说:“纯粹地考虑道义、任用贤人的就能称王天下,驳杂地义利兼顾、贤人亲信并用的就能称霸诸侯,一样也做不到的就会灭亡。”此话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1、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
陆注:固:通“盬”(g(古),不坚实,脆弱。
《說文》四塞也。
强固荣辱:发展或闭塞、昌盛或萎缩(屈辱)。
切。
2、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
陆注:只是任用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宠臣、身边的侍从以及亲近依附自己的人。
你这个解释实在累赘。
便僻、左右一个意思,便僻是撵脚后跟、舔屁眼的那种人,即身后。左右,不解释了噻。
亲比:亲近、亲密。(比,密也。——《说文》)
译文:一心只用亲近自己的手下。
3、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
陆注:纯粹地考虑道义、任用贤人的就能称王天下,驳杂地义利兼顾、贤人亲信并用的就能称霸诸侯,一样也做不到的就会灭亡。
这个 霸,我要啰嗦几句。
所谓的春秋五霸是春秋伍伯,这个 伯,就是极高的荣誉称号,就是说是帮助天子会盟诸侯的盟主,天子说话大家不听,但是盟主说话大家听,而盟主是帮天子的,并不是狭天子而令诸侯。所以,这个霸,在荀子的文字中并不是很非议的词儿,只是比称王天下要次一等。四等:王、霸(伯)、存、亡。
这个粹,是指自己能、宰相也能。
驳:只有一边能,偏指宰相,比如说管子、子产这些名角儿。荀子前文有一句: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