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十一、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2010-11-17 15:00:42)
标签:

文化

六十一、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国学网注释: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i),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o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伦:比。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Xiou),气味。

 

国学网[译文]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斟究一下:

 

1、《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这个帝,是指先王。

明:仁。

以,连词。以及、和。

夏:大屋、宫殿。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革:铠甲、甲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上天赐予你的是仁德,不要大搞声乐和美色,不要扩充宫殿和铠甲(指战争)。

 

 

2、德輶如毛。

 

原文:《诗·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更多:

 

所以,原话的“德輶如毛”,是指人们不重视德行,轻视如鸿毛(羽毛)。

我发觉《大学》和《中庸》都喜欢改典、随意嫁接。

 

3、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国学网: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

 

上天所承载的是物,怎么会没声音、没气味?

 

应该是:上天用来载物的(德),本来就是无声无味的。

 

 

(《中庸》梳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