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青春期优秀的孩子?
亲爱的朋友们好!不能算讲座了,只能是个博文。一个网友长信的话题,让双子有许多的感慨,想了一星期,打算写一个系列。前面博文写了第一篇这个主题的内容,现在写出第二篇,借这个平台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如何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下面说说为什么一个学习从小很好。是全家的骄傲。小学到初三得奖无数。高中已经被提前录取的孩子,现在成了"不听话"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从恢复高考的1978年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学习功课和各类技能,如一座比一座高的大山,让越来越多幼小的孩子,从识知之时,就开始了艰难跋涉。
虽然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但柔进太多成人的主观,无疑这个必然定会在每个不同的小小生命头上变了模样:
什么是家长从小的骄傲?一个小生命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能让家长骄傲的事,原本太多,如能叫出第一声爸,妈。能迈出第一步。都会让爸妈感动而骄傲半天。
冬儿五个月时,一天无意发了个a、p两个音,让她外婆双子的妈,激动的抱着冬儿,一路走过,逢人就说:“我的外孙女五个月就会叫外婆了。”炫耀和骄傲全写在脸上……
就如太多的家长,冬儿长大了,这好那好都是外婆的骄傲。冬儿不好的事,外婆定然不会和外人说起。
所以到了孩子上学的时段,原本健康和品德当属第一的思维,早以被如今这个太功利的社会扭曲到,只剩下学习好和所谓的技能过了几级,才能让家长们聚在一起津津乐道,这才有了所谓“比较”的骄傲。
什么是一次次骄人的成绩?双子直言了,说得好听点,让家长引以为傲,并给家长带来太多的希望。说得难听点,骄人的成绩,是太多家长和亲戚们茶余饭后能进行炫耀的资本。但对一个孩子而言,他感受到的骄傲又是什么?是苦是累是无奈,为什么?。
(1)
聪明的孩子,也就是在某个特定的学习时段长板很好,出类拔萃。这样的孩子,一好遮百丑,必然是成人世界的骄傲。
老师,家长,亲戚想当然的认为:这优秀的孩子一座座山的爬,一定会越爬越好。有的更是要求孩子快点爬,再快点。别让他人超过你……因为最后上大学的山在等你爬。
孰不知山越爬越高,路越爬越陡峭,高度和险峻让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和生理压力会越来越大。一个独生子女孤身一人冲在前面,无人诉说,无人陪伴。
最后就如信中内向而可怜和孩子,无法排解苦恼,重压之下,心理上崩溃,生理上必然脚下打滑,有可能直接摔下山崖……所以成人“骄傲”压力的最后会如何?从顶点翻了过去,只留下悲哀了。
大家都知道:南京一高中英语老师从小到大,太优秀的女儿,在英国读博士时,遗书中写到:高中时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患上了抑郁症,不敢上家长知道,自己偷偷治了多年,无法治愈,痛苦无奈,只好决别这个世界。
前面给双子写信的朋友,你好好想想:博士孩子选择结束生命的惨烈方式,是不是孩子不懂事?辜负了养育她二十几载的爸妈?还是社会、学校、家庭、亲戚们给孩子带来了二十几载的压力?
让一个可爱的生命,从懂事起,感受到的只是读书,读好书成绩好,就是懂事,就是听话。但为什么许多听话的孩子,结果反而是在成年走了极端……
而且虽然有太多的孩子千辛万苦爬完了一座又一座高山,但孩子生命中应该享受的快乐:如每座山上蔚蔚的蓝天,蓝天下朵朵灵动而有生命的白云,白云下崎岖蜿蜒小路边美丽的风景,都被低头赶路,只知道死命第一个爬上山顶的孩子抛在了脑后。
他们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去享受这些美好,更没有机会与同伴们一起感受互让互惠,相互信任,同甘共苦爬山涉水的生命经历。有得只是家长和老师在山路上不停的鞭策,什么是“鞭策”?
所以太多事例证明,这样的孩子,到了初高中青春期表现会非常叛逆,专做明知不能为而非为之的事。
这是家长们前仆后继努力“鞭策”的结果。的确家长头痛,老师心烦。
其实许多家长知道这样对孩子,这样的“鞭策”对孩子不好,更有家长明白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心理阴影。
但有个共同而无可奈何的理由:你要上大学啊,为了你的明天,你不听话我们就不得不“鞭策”你啊……你要理解我们啊
上了十多年学的懂事孩子,虽然知道家长是为了自己好, 能理解家长,但理解不代表一定能“听活”。
因为青春期就如更年期一样,是人生存过程中的自然生理现象。有活了大半生的女人,在更年期都不能很好的自我掌控情绪,总是在家在外到处无是生非,更何况一个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
上大学?有好工作?有个好明天?
这些只有死读书,如果没有共担人生经历,没有爱心的孩子,何来明天工作中会学到共享。
所以这样的孩子将来到了成人世界也不太会很好驾驭自己的生活。
工作中眼高手低,不能吃苦者不在少数,最可悲的是,许多孩子成人了都不会与人相处,频频跳槽,最后的结果必定与家长的希望背道而驰。
家长伤心的啊,从小懂事听话,引以为傲,学习优秀的孩子到什么地方去了?付出一生得到的是什么啊?但家长想过没有,优秀的孩子成了这样,是谁之过???
(2)
而所谓不听话、调皮的,或在某个特定时段学习短板之时的孩子,就如我前面博文所写,或学习不好,或不听话的的行为,由如红印一般,被成人深深的打在孩子的背上,有可能一直打到初中高中。
此时家长和孩子都会疲惫不堪并万分感慨:万水千山的学习之路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其实学习一般的孩子,上高职高专同样能走的精彩。
冬儿有个同学,考了580分左右,没机会上高中,上了高职高专,五一节几天时间在我家和冬儿一起玩耍,她学的是酒店管理,学习不是太累,教了冬儿许多餐饮文化和技能。
冬儿羡慕眼馋,后悔上高中又累又苦(当然这个后悔很正常,也只是一时,因为高中生了,自然会明白更深道理),但也看出孩子有多累多困,有多想睡觉......
亲爱的家长们,特别是初高中优秀学生的家长,一定能感受到自己孩子一个学年一个学年的攀爬中,山越来越高,跟在边上的大人一起爬也累得半死。
所以在这些孩子攀爬过程中,无论是爬在前面或慢慢爬不动,到了中间,家长生理肯定帮不到孩子了(你家长不可能孩子说太累了就背着他爬,因为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步的必需,累过了头也只能自己爬,再说有的家长自己都爬不动,如何背着孩子爬?)
但让生理和心理疲惫不堪的青春期孩子,能在最累之时,感受到来自爸妈的爱和鼓励,及帮助,是每个父母用点心都能做到的。
如帮助孩子备好足够的养料,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或让太累的孩子停顿一下,休息片刻,放松一下压力,再向更高的山前行……
冬儿从小同样是个艰难跋涉,慢慢登山(学习很一般)的孩子。娘儿俩边爬边浏览着无数沿途美景,感叹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吸收着天地的精华......
开始前面虽然跑过了太多优秀的孩子,冬儿几乎在山路上垫底,我从小就告诉她,人的能力有大小,爬小山是就是先练脚力,基础打好能力就会提高,就可能攀爬完前面无数的大山,因为漫长的十几年求学,不停的攀登,比的是耐力和毅力,爬的最快不一定能爬到最后……
记得二年级时,北京来了一个教育专家,在赤壁影院给家长讲座,因为每班只有十个左右的名额,班主任张老师给了冬儿一张票,让冬儿给家长去听听,冬儿当时就把票还给了张老师,淡淡地说:“我妈不用去听,她知道如何教我。”
张老师当时非常吃惊,过几天和我说起此事,感慨地说:“冬儿这才二年级,学习很一般,能这样相信母亲,能当场拒绝我,太了不起了。这得要多大的自信啊……
七岁的冬儿自信来源是什么?是因为她知道在长大的过程中,妈妈会与她同行上山,会在她困难时帮助想办法,会在她跌倒时鼓励她爬起来……最重要的是她知道爬累了,妈妈会让她停下来休息一下,吃饱喝足再来爬,但一定要爬,慢点不要紧。
就如她一年级不会算术,不会拼音,不会认写汉字,我星期一到五,中午坚持五分钟帮助她练,但周末或假期,必定会带她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到郊外和外地游玩,即能放松紧张的学习心情,又能融洽同学关系,学会与人相处。
当然这都是她慢慢长大,懂事后的感受。有困难不怕,只要坚持做下去,一点点来。
事实也是如此,冬儿后来爬到了同学中间,与同学相互扶持,慢慢前行。到了四年级,我在学习上根本无法帮到孩子,主客观原因都有。
但心理上一直和孩子攀爬同行,更是认可冬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及时的帮她解决,直到现在的高中……
如三年级下半年,为了她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没让她上学一月之久,带她全国到处玩……
初二上了两个月的培优班,压力太大要回到普通班,我找校长做工作……最后终于转回原班.
初三中考前因故不肯上学,在家复习,我们都理解并帮她请假等等……
太多这样的事了,才会让一个从小不太优秀的孩子,慢慢越走越自信……
所以无论孩子累的摔倒在地,还是奋力前冲,家长如能及时了解孩子当时的状况,并明确告诉孩子,我们会与你同行,就是孩子前行的最大动力。
而“爸妈理解你,知道你太累了,有时间多睡睡,多休息一下。学习好固然让我们高兴,但你的健康更重要……”这样的话语是孩子被理解后,能减压的最好方法……
不然一个从小学习很好,全家的骄傲,小学到初三得奖无数,高中已经被提前录取,此时生理、心理疲惫到极点的青春期孩子。只有“鞭策”,而没有释放压力的空间,定然会生出许多匪夷所思的事。表现的就是大人眼中的“不听话
所以双子总在说:生养孩子到底为什么啊?应试教育已经让我们唯一的孩子太累了,而独生子女的孤独和可怜更是在孩子的生命过程中如影随形。
一定要用点心读懂我们的孩子,理解我们的孩子,宽容我们的孩子,特别是要关注从小听话、懂事、优秀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从小吃苦多,有苦大多放在心里,爬累走困,知道对家长说了也没用……有可能说了只会惹来家长的一顿批:“我们小时候一样学习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不先吃苦,何来后头的甜?”
其实,家长小时候同样为了学习,吃了许多的苦,而且因为心里苦而抱怨过家长和老师。但又有多少人做了人上人?
所以家长们,关爱你们这吃了十来年苦的孩子们吧。无论优秀或平常的孩子,他们都用这十多年不停的学习,回报了家长们太多的希望和期盼,所以应该是家长们停下脚步,放下无形的“鞭子”,多听听青春期孩子的心声,多想想孩子处境的时候了。
不要让青春期孩子时时带着无尽的苦恼、内心流着淌不完的泪,没有目标的活着,长着。如驴子给“鞭策”到最后,向主人尥蹶子,反了“窝”……
我们是养可亲可爱的孩子,不是养牲口……
孩子们开开心心,心理、生理健康的长大,活到成人,才是家长最想和最需要动脑子做的事啊。
而不是电视天天负面报到,太多的男孩女孩根本不知为什么活着,动不动就轻身的报道在眼前晃……
双子太想看到冬儿长大成人,快乐生活,这可能都是奢望,但双子一直没有放弃希望,更是努力至今……
所以年轻健康的家长们,孩子只要活着,只要开心,才能长大,并在此过程中学到各种有用的知识,而不是书本上的死东西。家长们才可能让孩子对自己的明天有希望和期盼啊。
今天说到这,下次说说《如何帮助“不听话”的孩子?》(三)
谢谢所有管理人员,谢谢朋友们的倾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