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这篇,就是在和群妈妈们聊天时,发现大家到处在找寻
1、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2、有什么好书籍给孩子看?真是越看越感慨。
所以双子在这直言了:
1、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
其实妈妈们到处寻找教子的方法,不在别处,就在你们自己的手里:孩子教育的源头到底在什么地方?如果找不到这孩子教育的源头,大家就是在瞎聊,时间都耗这了。源头是什么?就是家长们的人生态度:想要一个慢慢长大的生命,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如何?用什么方式来度过?
其实生命的过程真是很简单:“模仿”和“创新”。“模仿”是为了能在地球上和前人一样生存。“创新”:是为了将生存转变为发展,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生命的“模仿”,是人的本能,几乎人人在做。“创新”是生命的奇迹,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历史的长河早就用事实证明:这些创造奇迹的人,大多小时候都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这个道理几乎谁也知,可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反其道而行之?
生命社会的的塔尖上,的确有几个人,也就是“创新”生命奇迹的人,俯视着芸芸众生,感受着“高处的不胜寒”。并冷笑着观看一群群踮起脚尖,将孩子屁股和大腿托起,死命的向塔上“推”和“托”的家长们。大家都知道,塔是一层层的,想上每一层,都是要人通过不懈努力自己走上去的。在塔外死命的托,能托上去?
现在的确有很高的“云梯”,可能同样能将一个小小的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送上塔顶,但这是太多太多的平民家庭望尘莫及的。
什么是人生态度?
有个家长和我聊天,说起自己六岁的女儿,全是孩子的不是:女儿弹琴不认真;女儿弹琴指法不对;女儿弹琴一边弹一边玩;女儿弹琴只用一会时间,不能坚持时间长一点。
学琴前面写过几篇,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上面的家长的表现是现在许多家长的心理状态,如果这个心态不改,一切为零。人生态度真是决定了人的一切。
其实这个家长混淆了学琴的概念:A、你到底为什么让孩子弹琴?B、做家长的有没有搞清楚一个六七或八九岁的孩子,学琴时必需要过的几个关,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A、很多家长都会说:(1)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兴趣,有个爱好。(2)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因为弹琴左手多动,可以开发右脑,对孩子将来学习形象思维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其实现在上的兴趣班,根本就不是孩子的什么爱好,孩子懂什么???说得好听一点,是孩子在学习一个技能,说得难听点,是大家都在学,我也要让孩子学点东西。当然无论如何想法都不错。
但既然只是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又不是走专业。为什么非要让一个六岁小儿一本正经的进行所谓的认认真真?为什么非要让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小手指,进行这种枯燥训练的同时,还要要所谓的指法正确?为什么这样小的孩子,不能一边弹一边玩?为什么非要让小儿弹很长时间?
可能有家长说:我是不想孩子开始学一样东西就不努力,不认真,不规范;而且不想孩子学着学着变成虎头蛇尾,动不动就学会放任弃。
其实不放弃和坚持任何学习的前提,对一个孩子而言,都要给他不放弃的理由和条件。这就是你给他定的的目标,如果是让他能摸得到,够得到,自然会坚持并成为一种习惯。如果你家长的要求变了,变成他无法够到的一个月亮,到最后孩子必然走向了你所希望的反面。
B、有家长会说:不是我变了,是老师说得,每天必需要弹一个小时才能行,而且必需指法要正确,不然学不好。我家长现在要孩子最少弹半小时不多啊,孩子为什么还是只弹一会就不认真了?
家长啊:你知不知道?你给孩子请的老师,大都是行进专业教学的老师。你让他教孩子,作为专业老师,他既要对孩子负责,又要对他的名声负责。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针对专业而言的,他唯一想到是教孩子一门技能,并且按要求来教,一点不能马虎。因为教出来的孩子如果学不好,对他而言:第一会让他很多潜在的生源流失(这个老师不行);第二考级过不了关,他会很没有面子(一个曲子也教不会)。他哪里会想到家长更多是想给孩子搭个平台,让孩子慢慢大了有个爱好。他更不会顾到你孩子平时有多忙?他就是要好好教,你孩子就是要好好学。所以教学目的和大多孩子学琴的目的截然相反。
其实很多的家长在孩子真正学琴时,并没有意识到上述这些。所以在一个专业老师面前,家长的第一感觉才会是:老师无论说什么都对......学琴的真正目的反而给忘记了。回来没有其它方法,就是逼孩子:时间长点、认真点、指法对点、弹得正确点,这一点那一点,把个孩子“点”昏了。
孩子弹不好琴有很多的原因:(1)眼睛近视,看不清五线谱上一个个比蚂蚁小一半的小黑点?(2)发育不完善的小手指,弹在琴上手很痛?(3)不识谱?等等原因。如果这些原因没有解决,孩子必然不会也不可能认真按老师的要求,按家长的意志来学好琴。
所以为什么许多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技能?因为带给他们的哪里是兴趣?哪里是爱好?有的只是痛苦。学琴我只是举个实列,其实只要学习,无论是所谓的兴趣爱好,还是任何东西?家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上面表述的这个自然反应。
所以如果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冷静的分析孩子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想尽办法来帮孩子。我总是说一句,也是冬儿爸最不喜欢听得话:在对孩子学习技能上(现在变成了所谓的兴趣爱好),我只对老师有要求,对孩子没要求。因为能把一门技能变为专长的孩子,毕竟是凤毛麟角。平常普通的孩子,是人类的大多数。模仿向创新飞跃的过程,是多种原因形成,e有太多的必然和偶然。
所以家长们要做得,就是孩子在向人类生命之塔攀登时,家长要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真正的了解孩子,给孩子勇气。让孩子感受并且知道做什么都会付出代价,同时最重要的是,家长必需正视孩子在攀登时的失败和挫折,更要用平和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孩子的攀登。这个过程是家长必需时时反思,不停修练的过程。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才会动用到全部智慧,来帮你的孩子。同时给孩子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学习、积累、书籍)。这样才可能让孩子无心插柳,从生命的“模仿”向生命的“创新”飞跃。
下篇说说:2、有什么好书籍给孩子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