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笔记:属于那一刻的光耀】

标签:
语言水墨华依柳水墨托裱摄影文化 |
分类: 纸田墨稼 |
一些人从记忆中,消失。如果,彼此有所怨结或伤害,算是合理的缘由。只怕是,一些人一些事,随着年岁一般消逝无踪。全然,没有了追忆的情愫感念。
突然觉悟----因此荒废了多少的时日。以至于,当下要用多少时光去兑取,日以继日地劳作,是诉诸于行动还是脑海中挥之不去更迭不止的行愿。
无从知晓,下一秒谁又将被谁替代。手机和平板,正飞速取代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而数码相机倏忽即便替代了传统胶片机。一切,有无法预料的迅捷。
雨天的上午,创作的同时尝试为几幅画作做了一些影像的纪录。最近一系列的彩墨人物,都持续徘徊在探讨将速写线条转化为笔墨语言,在笔墨语言之中寻求水分的干预和自控力;那源自水墨之中抽离出一部分它的自身----水,又是如何在延展、晕染和时态上,做出了它物无法替代的角色;由水、墨、色引发的瞬间感、材质感、动感与时尚气息的营造。在不仅仅依靠托裱后,才能完全显现水、墨、色之间微妙的关联。

依柳摄于创作中 2014.1.11
下笔时的初始,对人物的构造必需在精准的造型上进行线条的勾勒。此时的线,是面与面的转接。圆润也好,嶙峋也好----线是匍匐在这些面之间隐匿的力点。线的表达,亦不像是刻版,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而循序渐进地铺展开,形成缓慢的叙事,而决不可慌张和赶急。亦可以缓神或止息些许时辰。人物线条的把控,有时需要一鼓作气的屏息。而后期的精细调整、刻画、修饰,不同于起初灵感闪现时的跌宕。把握好色系以及饰物搭配的适宜,显得如此重要。
创作、思索与记录。绘画和摄影是恒久相通的事。可是,要在绘画的同时记录好这一个过程,似乎显得三心二意----意味着在欲以记录的时刻一定要搁下手中的笔,即便是想到需要注意构图和形式,或加减曝光,也只能先顺势按下几张,急急回到画面上来。而拍下的时候,往往又有了对画面处理上新的想法。
整理照片时,完成的作品已经放到了墙上。每一幅作品,都拥有着故事。经意与不经意间,成为了光阴的刻度。也许,起先你并不在意或想知道什么。而再日后,慢慢随着时光的推进,成为记忆之中不可遗弃不忍忽略的回忆。
融汇时,会有一种彼此相聚的动力,互为辅佐。恍若,彼此间偶尔的相聚。相谈的美好,总在意料之外发生----属于那一刻的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