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存:《保 持 缄 默 和 真》

(2012-09-03 16:55:59)
标签:

无锡女诗人诗选

大众文艺出版社

诗歌

《诗刊》

华依柳

杂谈

分类: 发表展出及出版

 

 

保持缄默和真  

                                                华依柳

 

 

 

 

 

 

面对一张白纸,思路常常没有来路,不知去向。而画笔却先于思考地落下。如果,拥有太多的预设与欲表达,会成为自己创作行进中的最大障碍,而使得结果不理想。诗歌于我,亦是。

从2003年写下第一首诗,发表在《诗刊》之后,似乎还未好好来整理过。写过就淡忘,从诗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句话,从来不去刻意记得――是不是不刻意去写,才会变得如此易忘;是否正印证着:“诗应该是那种看到有陌生人进来就赶紧塞回抽屉里去的东西。”(菲利普拉金)边整理边回首,每年写下的才十多首诗。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真正抒写自己内心声音的语符。被时光析出的,被留下的――那些之前自己不会轻易提起的这些、那些。而诗意总在一切都会发生的时候自然发生。当我确信它时,便早已开始。清晰地记得自己写下第一首诗时的时光:直觉。预感。或者一语成谶……在默默中成全了更接近自我内心的表达。而成为刚踏入社会时,落寞精神境遇里的唯一手杖――依仗我思想濒临解体的惘然。更重要的是支起独自挥就出一片蓝天的勇气,找回迷失的自我。

一幅画的完成或尚未完成,一首诗的成型或远未成型,它们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段玄秘的幽暗。如今重读这些诗,彼此感觉挨得愈近了――变得更愿意接受时光的冲填和感念的增补;回首又见――又有恍若隔世的熟稔。在诗歌所构筑的纯简背面,还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着自己某段绘画创作的屐痕。而将诗歌赋予的灵感注入每次的创作过程,也逐渐成为某种习惯。一直以来,绘画的灵感源于身边的事物、音乐或文本媒介,有时却是莫名的不经意。相信优秀的作品,能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时间是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寻找到新故事。而有时作品又反过来让自己的关注有了更无尽的意义。绘画、诗歌,它们之间孰前孰后,互补之中或暧昧交错或互相辅佐,终究是一场隐匿的交汇而灭于某个焦点。我或是旁观或是亲历,是近似迷茫的问题。一个朋友谈起我的创作时说:诗歌和绘画于我,互相复现,而不是交换。想到绘画,现实主义意向的跟进和对传统的坚守,两条线索同样可以并行不悖。这就是靠想像力生活下去的人,所面对的难――毕生,都是用艺术覆盖自己的艺术。

谈及一首诗,我想说的或许比诗歌陈述还要一简再简。诗,是心灵和思想相乘。是一缕影影绰绰的心灵反光之中的留白、是稀疏的散点、是会意的相视笑靥……更像是一幅画,除了靠近,我们永远都无法进入。所以,如果属于那份放不下、谨防搁久发酵的心绪――写下它……然后,确认忘记。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完成。这份心绪的完成时态,随着淡忘,任它独立存亡。我卸下心绪,转而奔向视觉。如果绘画是我所拥有最好的一切――悲伤的时候,写首诗安慰自己;开心的时候,画幅画留驻永恒。因为,这世界上美好的事情本来不多,不该躲在心的角落,为独自懊恼花费时光。绘画里的永恒便是诗――我把诗歌看作文本表现主义的绘画。同处在一个密闭的气场中,一种自我的形态回归。对于无论是一幅画还是一首诗的出版,一直以来都觉得应该是件值得珍视的事。与绘画、设计相伴的人生,我喜欢将一些属于诗的直觉和情感,运用其中。近年来,在和众多文学样式的插画合作中,也充分实现了绘画和文学的完美配搭。这一切,感恩于诗歌的赋予。

此刻,让我来谈诗,却禁不住把触感伸向了谈艺上。似乎唯有这样,我才能继续怀着初衷,回到初始时的梦,拥抱相识时的预感――为了今天――挚爱的义无反顾。

保持缄默和真。独舞也好,群舞也罢。诗歌,以及绘画,永远都是灵魂的领舞者。

 

 

2009.11.

 

 

----选自《无锡女诗人诗选》(2011 大众文艺出版社 )

 

 

 

 

 

 

封面设计&插图:《无锡女诗人诗选》(大众文艺出版社)

 

依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