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镇蟠龙

(2019-05-27 21:56:38)

我的老家——蟠龙古镇

 

我的故乡——蟠龙,曾在《我的少年》等回忆文章中略有描述,为了使自己对蟠龙古镇有更多地了解,又查阅了《蟠龙镇志》等有关资料,使之有更清晰的印象呈现出来。

历史长河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江南水乡古镇,规模或大或小,时代或远或近。水乡古镇众多,犹如满天星斗,而蟠龙镇是其中比较耀眼的一颗。

2005319日《新民晚报》就《上海市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名单予以公示,蟠龙古镇列为其中之一。

蟠龙历史久远,地域广阔,名胜古迹众多,古书中有“诸翟一镇,不如蟠龙一程”和“蟠龙钟,震青龙”之说。在二十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名震四方,既是贸易、商业和加工业的重镇,又是商人游客上茶馆下饭店的悠哉之地。

据清人金惟鳌编撰的《蟠龙镇志》记述,镇原址在汇龙桥(俗称矮墩桥)东北半里许,为一乡村小镇。明嘉靖年间,倭寇流窜掳掠,房舍尽毁,镇成废墟,后人称此址为荒基角。

清初,江宁陈君化避难小涞聚,后又徙居蟠龙里。陈家境丰裕,在汇龙桥西开设典当、布庄等商铺,一时客商云集成市为蟠龙镇。镇街市呈十字状,南北长半里许,东西倍之。随着商业的发展,镇遂成徐泾地区的商贸中心。

蟠龙镇东倚蟠龙港(上海苏州河的一条支流),西至凤来桥(一座古石桥),崧泽大道就在镇南穿梭而过,南距青浦区徐泾镇和北离北青公路均一公里半,目前西有南北走向的A5高速(东和南面有嘉闵高速和崧泽高架),中夹墅泾

旧时,蟠龙镇景色秀美。《蟠龙镇志》称镇“环桥曲水,村犬篱花,具桃源之幽趣,寒烟疏柳,擅邱(丘)壑之风流。”时有“江村野店,曲水萦居,柳榆晚照,群鸟归林,龙溪古渡,溪桥渔泊,松涛夜听,洛阳佳种”等八景,后又增“古寺鸣钟,文阁潭经”,合为十景。

民国时期,蟠龙镇米业兴起,蟠龙港、墅泾常泊米船百余条,镇更成为青浦西米东运的主要交易点。

初解放的一九四九年六月起,蟠龙镇曾为青浦县龙凤乡第八办事处驻地,一九四九年八月至一九五七年五月为青浦县龙南乡乡政府所在地,直到一九五七年五月青浦县撤区并乡后蟠龙镇划归徐泾乡,由镇改村,人民公社后为蟠龙大队,一九八四年又由大队改为行政村,从二00二年至今属蟠龙居委会(管辖)。

据历史记载,蟠龙镇古迹甚多,但随着年代的迁移大多已毁。主要的有:

普门教寺   普门教寺位于镇北侧。据《蟠龙镇志》记述“隋仁寿年间,僧如莹开山,炀帝御制碑记……”,可见当时寺地位甚高,规模甚大,香火极盛。“清咸丰十一年五月(1861),粤寇窜至,寺被毁,仅存前殿三楹。”从《蟠龙镇志》对寺的几次修缮记载及现存遗址看,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前殿后有铁铸鼎(香炉)和钟各一只,炉高二米许,钟高近一米。殿前有青石雕凿的石鼋一只,殿前三十余米处为北街口,建有山门。建国后,前殿作为蟠龙粮管所库房。一九九四年起,库房闲置不用,本世纪初,殿因年久失修塌毁,香炉和钟于文化革命初期被毁,石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筑路埋至地下,至今普门教寺仅存山门和前殿残留石柱。

圣堂   圣堂位于蟠龙镇南市梢,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初,堂宇坍毁。五年后,信徒集愿重修。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炮火,后又改建二间。建国后,仍有二尼姑在堂内虔诚佛事。一九八八年,尼友吉聚信众集愿拆除原圣堂,建佛堂三间。一九八六年八月,经县府批准筹建佛教场所,并正名为蟠龙庵。同年十月,由信众集愿六十五万元建大殿、山门、放生池、九曲桥等,次年七月殿堂落成开山。一九九八年从上海佛教学院请来二尼主持佛事,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庵遭火灾,三间大殿和佛像被焚毁,一九九九年三月,信众集愿重建三楼三底大殿。同年八月,添置铜钟一口。近年,庵中香火极盛,香客除临近地区外,还涉及台湾、香港、新加坡及本市徐汇、黄浦、长宁、闵行、松江、嘉定等区。每月农历初八香客成千上万,庵前马路二侧商贾云集成市,东西绵延二、三里。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蟠龙镇北,普门教寺东侧。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供文、武二帝及魁光星君,嘉庆年间又增建后进。咸丰十一年五月(1861),阁毁于战乱,同治七年(1868),又行重修,现已无存。

徐氏天主教堂   清道光年间,倭寇入侵,明代进士、礼部尚书徐光启第四代子孙避难至蟠龙镇,后建宅于镇东街。徐氏信仰天主教,当时蟠龙镇无教堂,徐氏族人常聚集后堂做“弥撒”,后族人在此建造了徐氏天主教堂。又于一九二六年在堂东侧建三楼三底楼房一幢,供神父居住,原教堂内挂有孙中山先生赠予的“博爱”匾额和徐光启画像。匾额于一九三九年被西撤的国民党残军掳走,下落不明。徐光启画像在文革初期被抄没失落,建国后,徐氏天主教堂曾作蟠龙粮管所库房。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改由学校使用。八十年代后期起闲置不用,教堂建国后无宗教活动,目前教堂尚存(据说在二00七年因破旧不堪而由徐家汇天主教堂出面重修)。

香花桥   香花桥位于蟠龙镇中部,跨墅泾,桥南接镇南街,北连镇北街,桥北堍东西方向分别为镇东街和西街。桥始建于元庚辰年(1340),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桥为单孔石阶石拱桥,长16.8米,宽1.8米,两侧有石护栏,桥面护栏四角有石狮四只,雕凿精致,造型生动,文革初期狮身被毁。桥南北堍各有15级石阶。二00一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祠堂   程家祠堂位于蟠龙镇南街西侧,蟠龙镇程氏所建。一九三八年三月青东抗日自卫队顾复生在堂内召开由国共双方参加的交友会,并作了“团结奋斗,一致对敌”的报告。建国后,祠堂曾作为粮库。

浴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蟠龙镇浴佛节(俗称庙会),浴佛节前后二、三天内,蟠龙镇商贾云集,游客涌动,热闹非凡。清金凤虞有竹枝词云:“四月初交人尚闲,游踪如海复如山。不知客舫来多少,停遍龙江一水湾。”浴佛节活动一直延续至一九六二年,建国后,浴佛节改称“城乡物资交流会”,同时取消了佛事活动。

在古代,“蟠龙”是指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盘曲环绕而未升天之,意在神圣吉祥;又有“龙蟠虎踞”的成语,形容扼据险要形胜。“有龙若向此中蟠,早为苍生作霖雨”。凡在蟠龙出生和生活过的人,或是到过蟠龙、知晓蟠龙的人都始终心系着这一古老而闻名遐迩的小镇,期望有朝一日蟠龙古镇“十景”和“九龙一凤”十座桥以及昔日号称“长街一里,店铺千家”的繁荣景象重现,

2016年入秋后,徐泾镇政府根据区政府和西虹桥开发总公司对蟠龙开发的总体要求,向蟠龙居民发出动迁《公开信》称:“为改善蟠龙‘城中村’区域内居民的居住条件,恢复蟠龙古镇历史风貌,展现西虹桥区域文化底蕴,积极响应我区‘建立最严格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指示精神,加快激发古镇活力,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对蟠龙古镇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于近期对蟠龙‘城中村’实施整体改造……。”

蟠龙今得人杰地灵之气,又遇大虹桥开发之机,作为隶属青浦管辖的千年古镇在2017年春节前所在230余户居民和多家企业动迁结束,目前等待开发商的建设。期待不久的将来“水脉为引,古桥为渡;街市为聚,商贾为兴;文化为雅,绿荫为护。”的千年古镇必将焕发出青春活力,重现当年龙腾的神采;相信具有千年历史的名镇,凭借古人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当今人民的创造力,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新蟠龙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8322日重新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汤炒技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