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导学案(高洁)

标签:
教育 |
庙滩镇小学语文导学案
学习内容 |
梅兰芳蓄须 |
第几课时 |
1 |
课型 |
略读课文 |
教材分析 |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
||||
学习目标 |
1.能概括课文写了梅兰芳的那几件事情。 2.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生字,会写词语。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能概括课文写了梅兰芳的那几件事情。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
||||
教学准备 |
教师: 京剧视频、课件 |
||||
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爱国名言 |
|||||
导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京剧视频《贵妃醉酒》。 视频中的表演者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做梅兰芳,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2、简介梅兰芳(指生读简介) 二、 检查预习 1、 我会认:出示加注拼音字(开火车读) 2、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由朗读2——7自然段 自学提示: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注意: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
预设:避港拒演
(二)、默读2——7自然段 自学提示:在拒绝日本人演出的过程中,梅兰芳先生遭遇到了巨大的危险与困难,请你找出每件事情中令你影响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写写自己的感想。 预设A: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预设B: 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习的决心。 预设C: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预设D: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各小组进行展示。 (三)齐声朗读8——9自然段
1、
2、
四、拓展延伸
|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示梅兰芳本人照片与剧照能,直观对比,让学生知道旦角是什么,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影响
概括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教学这一部分,主要是要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找出深有感触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既是对前面做批注这一阅读方法的锻炼,也是内化学生语言的好机会
此处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们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因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