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年注定是智能硬件产业爆发的元年,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论是各大互联网电商巨头,如百度、阿里、京东、小米等等,在智能产业动作频频,还是小的创业极客一年能做几十个产品的规划研发,总之,积极性和热情都是一个比一个高,就像京东刘老大讲的,“整个智能硬件领域是个新兴起来的行业,完全有可能让现在市场上的所有传统品牌商和产业有一次大洗牌”。
不过,去年行业整体的动作只能算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尽管异常热闹,但智能硬件没有走出自己的圈子,也并没有实现普及,极客们各玩各的,巨头们竞相跑马圈地,究竟谁能够引爆智能硬件产业呢?
前不久,刘老大在极客公园大会上谈起智能家居的时候说道,“冰箱中有很多传感器,消费者如果买了我的冰箱,把开关关掉不允许读取数据,冰箱就要贵一点,如果允许读取数据,冰箱就会便宜一些,甚至免费,我想你一年卖1亿台都有可能。”把冰箱当做终端来卖,收取后续的增值服务费用,这个思路非常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玩法,当然卖冰箱只是打个比方,估计刘老大说出了这个想法后,得让不少做智能家居的企业心头一颤。
我对于刘老大的观点是比较认同的,并且也一直在观察着智能产业的发展,京东去年从JD 智能硬件计划,到智能云超级APP京东云助手,再到众筹帮助极客创业者,不难理解其苦心布局,先纳入智能硬件厂家,同时连接消费者个人,在一定的基础上再汇聚为平台帮助智能创业者。京东想要做的,正是通过自身的优势去实现智能产业的平台化,去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态圈。
一、数据优势。
小米涉足智能领域的做法是自己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米会赔本低价卖空气净化器?因为小米之前没有渠道积累这类数据,他需要的是用户家里的所有数据。但京东不同,京东擅长深度的用户分析,京东商城本身就沉淀了大量的消费数据,自然也就拥有了大量的用户需求数据。再通过大量的数据准确的分析出各种产品的智能化的市场前景,为平台上的开发者提供精准的产品需求,有章可循,开发者自然也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接入京东的智能云。这样一来,通过智能设备获取的用户使用习惯、健康数据等等,会让京东的大数据更加完善,用户可以选择开放数据给第三方服务商,形成智能产品服务的闭环。打破了产品与数据的孤立,重要程度也就不需要我过多的赘述了。
二、用户精准匹配。
从数据的角度来分析,在我看来,智能硬件先是面向中高端的用户人群,他们本身更愿意付出成本来满足好奇,尝试更加智能化的服务,随后才是普及服务于一般消费者的。虽然淘宝天猫目前用户群也不小,但很难形成用户与品类之间的粘性,而京东以自营3C起家,所沉淀的用户群体质量是比较高的,与平台的粘性也更强,并且,这些用户本身是和3C产品精准匹配的,迁移至智能硬件产品也毫无违和感。
三、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京东对于产业链强大的整合能力还要归功于其成熟的自采体系、自建物流网络、POP开放平台等的积累,京东在去年上线了众筹平台,现在已经汇聚了各种智能小家电、智能生活用品、手表、灯泡等智能家居系列的产品。在我看来京东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开发者打通从产品开发判断、筹备资金、生产制造、渠道销售、配送、售后以及增值服务整个产业链。这样做最明显的目的就是,通过平台化纳入更多的智能硬件开发者和厂商。
因此,京东所想要实现的平台化,是通过智能硬件实现的更高层面的平台化。从数据切入,为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打破品牌的界限、商品的界限,实现智能硬件产品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而在智能产业的布局,对京东而言,前景无限,京东若真的实现将平台上的品牌统一起来,必定也就会形成强大的物联网络,甚至构建更智能的硬件产品,甚至是智能城市体系。
虽然做平台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不过刘老大从中关村卖电脑,到自建物流,熬了10年带领京东成功上市,耐力和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最重要的是,刘老大给智能硬件创业者的建议,“重视产品的二次迭代开发,通过品类的关联,让单一的产品有持续的生命力”,也正是智能硬件创业的核心。可见,刘老大本身就离极客一点都不遥远,京东对于智能硬件领域的关注与熟悉更是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所以京东做智能硬件平台,胜算还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