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车不要再扯蛋了

(2015-01-13 11:21:17)
标签:

杂谈

http://h.hiphotos.baidu.com/news/crop=0,19,400,240;w=638/sign=78bdefa1ca3d70cf58b5f04dc5ecfd31/fcfaaf51f3deb48f8bd71c46f31f3a292cf578ef.jpg


做为游者,每到一个地方,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出租车。车辆的卫生,司机的态度,是行业的写照也是城市的缩影。

专车黑车界线不明

前不久,滴滴推出专车服务,而与此同时,黑车拉客出事的情况也总有发生,不得不说滴滴这项业务的推出确实不太是时候,但是专车与黑车的界线在何处呢?

专车之所以被质疑,很大程度上是用户无法清晰的区分黑车与专车。“滴滴推专车是为了灭掉黑车,跟出租车关系不大;滴滴专车的使命是不要让乘客不再迁就体验,希望大家有尊严地出行”这是创始人的声明,同时也是滴滴的初衷。但是此话一出,颇有黑车漂白的感觉。相信不少用户心里都会想,明明就是黑车,冠上专车的名就真的可以当专车了?

出租车软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反响并不乐观。以行业鼻祖Uber为例,即便是在美国本土市场,其业务也在多州被禁止运营,其它一些城市所在州也处于Uber与当地监管部门交涉不甚愉快。然而我国对此的监管并没有想象的严格,属于违法的现象有三种:提供服务的汽车租赁公司没有取得经营许可;所属车辆没有在相关部门报备;由汽车租赁公司提供驾驶员。看似严格的要求其实还有很大的放水空间。比如说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的任意一方都可以钻空子。法律上的不严谨是专车黑车界线不明的原因之一。其二,则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对于专车的概念不明确,忍气吞声那么久的客户,突然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心理上的落差还是有的。

因此,滴滴想大力推广专车业务,与黑车划清界线是第一步。

红包不是永恒的驱动力

使用滴滴打车的用户,包括我自己在内,总是有这样一种心理,用滴滴总是为了想把红包花掉才去使用,没有红包就懒得打车了。

在初始,腾讯拿出大笔的钱款支持滴滴,滴滴和快的拼命,用的也都是红包战术,司机能赚钱,乘客能省钱。这样做,短期之内确实可以刺激消费,但是钱总有用光的一天,当激情退去之后,打车软件们拿什么作为新的驱动力呢?

专车业务也是如此,滴滴拿出大额的红包吸引客户,好多消费者也是看在红包的面子上体验一把。在陈汀致乘客的一封信中,陈汀说专车的司机都是出自“滴滴大学”,不管是否真的有滴滴大学,但是滴滴一定在司机的挑选和培训上下了功夫。

之前我一直认为打车软件是一类很好的软件,可以平衡出租车与乘客之间的消息不对称。但是不久前一个朋友给过我一个假设:假设无人驾驶技术成熟,驾车不再需要人,几个按钮就可以把人带到想去的地方,就像坐电梯一样。跳过了人的环节,出租车的存在就可有可无了。也因此,打车软件可以存活的期限其实也不会很久。

不管智能时代还有多久到来,就目前来说,做生意最终还是要落在钱的问题上,钱是万恶之本,也是商业运转的动力,滴滴靠砸钱运作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燃油价格下降与专车价格的关系

专车毕竟不是出租车,有一个统一的定价标准。目前燃油附件费,对于出租车来说是每趟一元,但是对于专车来说,这个价格其实是自己订的。燃油价格下降,导致现在对于燃油附加费下调的呼声很高。每个城市不同,政策不同,燃油附加费也有些差异。然而对于滴滴,是统一的经营价格还是因城而异,是滴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事情。

本文为@百读社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百读社社长微博:http://weibo.com/zhuangshua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