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锤子跳票有理了?

(2014-11-19 08:52:58)
标签:

杂谈

http://g.hiphotos.baidu.com/news/crop=0,17,451,271;w=638/sign=ac00e861b0de9c82b22aa3cf51b1ac3b/2fdda3cc7cd98d103fb10069223fb80e7bec9004.jpg


前天,罗永浩在微博上再一次声明原定于今天的主题演讲要延期。又是跳票,锤子已经不止一次跳票了。

关于这一次跳票,官方的解释是和国家的某个大活动时间冲突,场地不能使用。国家早有解释,老罗前一天晚上才公布这个消息,不免让期待已久的粉丝们觉得空欢喜。如果没有国家的一纸文书,现在应该就正在演讲当中,会中的精彩语句已经在微博上被大家转载共享,可惜了。但是从注册到现在到现在,锤子跳票太多次,导致有些人想到锤子就能想到跳票了。今天就来回顾一下锤子的跳票史,探讨一下锤子为何频频跳票。

跳票历程

原定于2012年底发布的ROM,在吊了大家将近半年的胃口之后,2013年6月15驲ROM终于上市。但是只有9300国际版的,还只是pre-alpha版本。科普下Pre-alpha版,软件版本周期是指电脑软件的发展及发行过程,从Pre-alpha(准预览版本)发展到Alpha(预览版本)、Beta(测试版本)、Released candidate (最终测试版本)至最后的Gold(完成版)。当时苹果推出的是ios7.0 beta版,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部。安卓论坛也针对老罗的rom跳票事件代替网友吐槽说:“他准备了半年,粉丝等了半年,就搞出一款机型!”骂声很多,但也是罗永浩想要的效果,毕竟没有争议的产品不是好产品。罗永浩当即也回复说:“1.什么效果?我需要招骂的效果?2.乔布斯离开苹果的十年,全世界的大 傻 *都说他是大 傻 *,我这才被骂了几天?前面的日子还长着呢。”

继软件跳票之后,原定于今年5月20日发行的锤子T1推迟到7月8号才发布。7月5日那天,罗永浩对外宣布说首发不超过1000台。当时有相关的专业人士解释说,“对于智能硬件厂商来说,大家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跳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儿”,一个产品有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要返厂从零开始。但是这可苦了早早付了定金的用户,按照锤子的计划,有些用户至少要等上一年左右才能拿到手机。手机跳票事件骂声不小,甚至有人说“老罗用了两年时间,搞出了一个笑话。”有人说锤子这是在模拟小米的饥饿营销,不排除老罗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饿极了可就不好说啦。

昨天傍晚,老罗又在微博上说因为跟大型活动撞上,演讲不得不往后推。于是CSCDC大会躺枪了。

http://g.hiphotos.baidu.com/news/w=638/sign=d7748a73b351f819f1250049e2b54a76/562c11dfa9ec8a138d415bb8f403918fa0ecc00b.jpg

http://e.hiphotos.baidu.com/news/w=638/sign=ad370c42c55c1038247ecdc18a10931c/203fb80e7bec54e772b61646ba389b504fc26a0b.jpg

相信两张图表示的很明确,小编虽然没有去过国家会议中心,姑且认定两个地点是同一个,但是时间没有冲突啊。

频繁跳票引发的信任危机

也许硬件、软件的跳票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可以让大家原谅,但并不意味着跳票的情况不需要被控制。而控制者,就是市场。如果一个品牌跳票跳的太厉害,那么自然而然的,这个品牌就会失去用户的信任,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影响到了后续的产业进程。也许某一部锤子再上市的时候大家会想:反正会跳票,等出来了再说吧。软件跳票,手机跳票,连演讲都跳票了,老罗真是给我们“惊喜”不断。

老罗一直拿情怀做文章,也经常以愤青的状态批判商人,但是后来老罗从牛博网到英语培训机构最后到锤子科技,自己已然完全成为了一个商人。在商业秩序和谐的中国,老罗从商却要以情怀为主旨,争论不断自然正常,有捧得也有黑的。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老罗创业,大家并非只是关注老罗产品本身,而是老罗是否真的能坚持理想坚持情怀,不用自己曾经批判的方式去经商。老罗成功了,证明理想还有生存的土壤;老罗输了,相信会有很多人失望。

总之,对于多次跳票现象,还是希望老罗能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尽量不再出现跳票的现象。

本文为@百读社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www.baidushe.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