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取消绩点并不意味打消努力

(2024-07-15 12:39:05)
标签:

大学

教育

分类: 风起江湖:职业和事业

取消绩点并不意味打消努力

取消绩点并不意味打消努力

近日,北大学院开展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以替代用绩点统计成绩的方式,引发社会热议。近年来,大学生过度卷绩点一直是高教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绩点在奖学金评定、保送生资格评选和申请国外大学时举足轻重。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谓是绩点影响一切,有人形容,卷绩点让自己“像回到了高中时候”,把大学过成了“高四”“高五”。在顶尖高校,这种竞争更为激烈,由此也出现了“绩点为王”的功利学习现象,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实际应用。

取消绩点并不意味打消努力

我们赞赏高校以等级制度评定打破“绩点为王”的困境,但是名校取消绩点,学生可以不努力了吗?“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怪。在不时听闻多所高校勒令“混混”退学、大学不再是“严进宽出”的“保险箱”的消息后,社会公众普遍认可大学就是要对学生“严起来”,让学生“忙起来”。事实上,近年来,大学生退学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不过,只要有评价、有量化,就会有竞争压力。事实上,对综合、多元评价的探索,往往都会触动公众关于公平性的争议。在很多人看来,简单、直观的分数是最能确保公平的。单纯的绩点制其实可以公平地反映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努力程度,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以及向何处努力。。所以,大学试点取消绩点,初衷是要为了减少教育内卷,促进平衡发展,但也需要考虑“公平忧虑”,绩点制也好,等级制也罢,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而手段往往服从服务于目标——有效减少学生为了提高一两分而陷入无意义内卷的现象,尤其在大学里,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素质的绝对因素,将来走出校园时,社会更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更多更好地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科研竞赛等领域中,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兴趣爱好来塑造自己,才能积极探索自我发展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多维度考评提供可能。也许,单纯的取消绩点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功利主义等现有问题,建立科学多元的整体评价体系才是对症的“良方”。一言蔽之,评价影响一切,而唯有努力才有一切。

取消绩点并不意味打消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