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在美国逼迫下人民币大幅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8%,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输入性通胀应该降低,然而人民币大幅升值通胀继续,那么造成输入性通胀真正根源在那里?
首先,本身采取人民币升值方法来控制输入性通胀就是错误,人民币升值表面降低了通货膨胀的成本,反而国内必须发行相应人民币,国内人民币实际在贬值,泛滥人民币助推输入性通货膨胀。其实美元大幅贬值才是造成原材料大幅飙升的罪魁祸首。为减少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我认为最有效可行办法是:第一国际大宗商品我国应采取统一分析定价,分散谈判的原则,避免全国在国际市场互相疯炒抬高价格。第二马上建立健国家战略大宗商品全方位储备机制,根据国际大宗商品当前涨跌形势,实施进口储备。第三必须保持人民币稳定,不能为中美贸易损失整个中国经济,避免外部商品大的冲击。第四美元泛滥推高大宗商品市场,中国不应该过分依赖美元贸易结算,加大人民币与各国货币直接结算业务,这样可以完全降低输入性通胀。
国家统计局公布,六月份GDP9.6%,中国CPI指数6.4%,如此通胀与全年控制在4%有较大差距,物价问题成为全国人民焦点,面对疯狂上涨物价,首先国家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回笼泛滥货币无可厚非。然而采取人民币大幅升值解决输入性通胀,其结果打破国际商品平衡,大量进口反而加剧输入性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升值,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加息过快推动人民币升值,经济泡沫会越来越大。再则如果加息热钱继续流入,为平衡外汇只能发行人民币,其结果人民币泛滥贬值,进一步推高国内通胀,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采取人民币升值解决输入性通货膨胀是万万不可行。最好例证,2007年美国敦促越南盾升值来对抗石油大幅攀升价格,但石油上涨速度远远超过越南盾升值,通胀没有解决,越南经济陷入泥潭,造成几年金融危机。所以人民币升值解决输入通胀是行不通,这是美国玩的伎俩,前车之鉴,如不加留神岂不可悲!
![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何输入性通胀继续 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何输入性通胀继续]()
实际真正造成输入性国际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外乎三点:第一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率高于外国造成需求增加,企业收入提高推高商品价格。对非贸易商品由于不存在国际套利行为,因此在收入增加情况下,价格无形在涨。第二国内部分资源紧缺持续经济增长必定扩大需求缺口,自然推动输入性通胀。第三我国在国际市场分工所处地位是国际加工厂,加工贸易结构必然带动进口数量增加。当世界资源关系失衡趋紧时,进一步推高商品价格,从而导致输入性通胀。
很显然,中国这样一个缺乏高科技技术优势的新兴市场国家,进入国际竞争市场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所以中国应该提高的是科技含量空间,不应该是调节成本空间,人民币贬值与升值对经济都没有好处,保持人民币稳定,才是解决通胀的唯一办法。中国之所以发生输入性通胀,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上涨幅度之高已于基本面无任何关系,纯粹是流动性泛滥造成。由于生产的过剩不得不流向相对刚性需求市场,流入供给缺乏弹性的原材料市场及保值的资源类市场。
从市场价格来说,无论任何国际大宗商品,绝对不是自由竞争市场,真正是垄断的卖方市场,只有卖方有决定市场价格权利,买方只能被动接受。因此买方想得到必须定高出成本价格方能成交。就是说在卖方垄断市场成本价格法规是不成立,关键看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既然国际市场现在是卖方垄断市场,第一买方必须采取分散采购多点出击,应该走出去利用热钱搞合作、合资、独资建厂,降低原材料进口价格。再则采取货物交换,国与国小额贸易,降低美元贸易结算比例,根据国际市场有利形势竞购,达到成本降低目的。第二,卖方垄断市场与人民币升值没有太大关系,买方如果采取本币升值做法,等于向卖方发出低价进口原材料信息,卖方会变本加利,输入性通胀更加严厉。由于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流入推动通货膨胀,为了收缩过剩流动货币,不断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率,反而为投机商提供金融炒作大宗商品机会,导致短期大量投机资金流入商品市场。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输入性通胀,反而助长通胀蔓延,只有采取走出去合作、合资、易货贸易、国与国小额贸易,国家集中分析定价分散谈判原则,抛弃美元货币结算,才能真正降低原材料价格。利用热钱投资海外市场既解决外汇储备多带来压力又可降低国际原材料价格,可以说两全其美。所以保持人民币稳定,逼迫美元升值,才能摆脱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绑架中国的日子。否则,人民币继续升值,既不能解决输入性通胀,反而死路一条,企业倒闭潮在所难免,中国经济将步入万丈深渊。总之,中国不是救世主,欧美经济危机不是中国经济崛起造成,不可能靠人民币升值作为欧美经济复苏之救命稻草。中国更不能为世界和谐损害本国利益,正确的国家经济政策,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