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上15课《小岛》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19-10-16 10:33:17)
标签:
教育杂谈成长文化 |
分类: 统编教材 |
部编语文五上15课《小岛》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文/许慧清
文本教学解读
教学活动设计
板块一 字词导入 走进文本
1.认读生词。
(1)出示“牙龈、隐瞒、海域、快艇、矛盾、喉咙、哽咽、汤勺、搅拌、舀起”等词语,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自主认读词语。
(2)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读生词,并指导易读错字的读音。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古诗与文章。
(1)之前学习了哪些文章?
(2)都围绕什么主题?
(3)在和平时期,祖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仍需要有人去守卫。在中国的南海边境的小岛上始终都有这样一群人长期驻守在那里,一位将军即将登岛视察……
板块二 将军视角 概括课文
1.
默读课文,找到并圈画出将军上岛之后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简洁地概括。
2.
交流:如果你就是将军,你在上岛之后发生了哪些事儿?按时间顺序叙述。
预设:
(1)在我刚上岛时发现一圈用油布盖着的地,掀开一角看竟然是菜地,听队长说这是战士们从自己家乡背来土和菜种。队长说晚上会给我看完整的菜地,于是我今晚决定留在岛上。
(2)晚饭时,队长给我上了一盘小白菜,我很气愤地指责队长,拒绝吃这盘青菜。队长很为难,最后他让我看到了菜地的全部面貌——一幅中国地图。队长说这盘菜是战士从每个人的地里摘下一根凑成的,我听后很感动。
(3)为了能让战士吃上青菜,我带着这盘小白菜想分给战士们,可是大家都不吃。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把青菜倒进汤里,然后一勺一勺舀给战士们,看着战士们此刻的样子,我也深深地被感动。
(4)第二天我离开小岛时,再一次去看了那片菜地,并向着小岛深深地致敬。
板块三 借助文本 感知人物
1.
短短一天的时间,你看到了在小岛上这些海防战士的生活现状。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为将军,你认为这些海防战士是一群怎样的人?注意要从原文中找出你的依据,做批注。
2. 全班交流。
预设:
(1)海防战士是不怕艰难的人。我刚上岛时是岛上最凉快的时候,也已经二三十摄氏度了,那到了热的时候已经是酷暑难耐。而且在这个地方,蔬菜很难生长,总是吃罐头,战士们上岛牙龈溃烂,嘴里起泡。可战士们还是坚守在这里,没有见到我就叫苦叫累。
(2)海防战士是有智慧的人。他们利用大棚防晒防盐,还在岛上选择了最佳的种植地,可见这些战士很聪明。
(3)海防战士是热爱祖国的人。他们从家里背土和菜种来,把菜园拼成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说明了他们把祖国时刻放在心上。而且面对这么艰苦的环境,他们依然守卫在祖国的海岸线,说明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4)海防战士是无私奉献的人。在岛上极度缺乏蔬菜的情况下,战士一周只能吃一次蔬菜,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
板块四 借助资料 丰富人物
1.
文章中将军看到了一切在现实中都是真实的,现实情况甚至比文章描写的还要艰苦。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自己查阅的资料。
2.
思考:通过了解真实的海防战士的生活,当你作为将军离开小岛时,你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
(1)我十分佩服、敬重这些海防战士。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守卫在这篇艰苦贫瘠的海岛上,为祖国换来了和平和安全。
(2)我很感激海防战士的奉献,我觉得他们十分伟大……
(3)我们祖国还有很多这样的海岛,在海岛上有无数这样的海防战士,我向他们致敬。
3.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体会这一个军礼,饱含了将军对每一个海防战士深深的敬意。
教学资源链接
(一)背景资料
1.中国南海某岛屿自然环境
海岛经常被台风肆虐、风浪吞噬,每当大潮来临时,整座岛屿大部分被淹
没,仅剩下两个足球场这么大。由于经常被海水淹没,随意岛上土壤沙化,植物难以生长。1978年我国驻岛官兵正式在这里驻军,由于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驻岛官兵往往都是利用探亲、出差等机会从大陆一包一包的背来泥土和种子。1982年中建岛种活了一棵椰子树,2009年一场台风让多年的植树成果化为乌有,2013年岛上近两米深的沙子都被台风吹走了。
2.南海海防战略地位
我国对南沙群岛有着无可辩驳的主权。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南沙地区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就在南沙地区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南沙群岛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过去,东南亚诸国敢和我国争夺南海诸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有限。因此,要想保卫好我们的领海以及巨大的海上资源,就必须加强南海的海上防御军事力量,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二)拓展阅读
1.
本文作者陆颖墨作品:《礁盘》、《远航》、《远岛之光》。
2.
视频资料:经典老电影《碧海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