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7课《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标签:
长生果习作学生课文作者 |
分类: 统编教材 |
五上27课《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一、《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喻为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根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组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仔细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理解了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而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喻为长生果,可见作者对书的钟爱。
2.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年时代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作者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作者在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3.通读全文,体会读书的乐趣。
五、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在运用语言上的特点
1.生动的比喻。让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积累运用: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
六、联系实际,交流体会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课后练习: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所得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二、《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及反思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长生果”吗?
生:据说吃了它可以滋养身体
生:吃了它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师:看来长生果相当有营养啊!叶文玲就是因为吃了“长生果”成了当代有名的作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品叶文岭的“长生果”(板书)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打上引号的长生果到底指的是什么?
生2:为什么称之为“长生果”
生3:课文围绕长生果写了些什么?
师: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字音,并带着大家的提问浏览全文,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
师:先检查检查大家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生字词并正音)
师:第一个问题能解决吗?
生:长生果在课文中指的是书籍
师:课文写了两大方面的内容:读书和习作(板书)
师:围绕读书和习作写了哪几件事?
生:围绕读书写了:读小画片,读连环画,读小镇上文化站的图书,读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生:围绕习作写了:因为自己的别出心裁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并成功的借鉴作文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的?
生:借助标时间的词语:“最早”,“后来”,“上初中后”
生:借助过渡句,例如第五段,第七段开头第一句,
师:对,借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是个很好的方法
师:仔细读文,在作者读书的四个阶段分别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以第4段为例,自读并勾画批注相应的词句和你体会到的情感
(教师引导品词:运用揣摩推敲,置换比较,删除法品析“美差”“眼羡”“饱览”等词)
师:对书的喜爱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流露出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这种情感读出来吗?(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师生总结方法:1、运用揣摩推敲,置换比较,删除法圈点饱含情感的词语
2、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批注你对词语的品析
3、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师:运用以上方法自读圈点批注另外三个阶段,之后小组内交流
师:组内派代表交流,其他组补充,教师引导:
生:第六段扣住“痴迷”“忘吃忘睡”“迷醉”“酷爱”等词
师:指导朗读(男女生赛读)
生:第七段扣住“一……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等词
师:指导朗读(指名示范朗读,全班齐读)
生:第十三段扣住“如痴如醉”
师: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师:阅读对习作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自读批注九和十四段哪些词又看出了作者的情感流露?
师:“不安分”如何理解
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得知:不安分是指作文的构思独创,不落俗套的意思
师:由此看出作者悟出了习作的什么道理?
生:别出心裁
生:由“禁不住眼泪花花”看出作者习作写出了真情实感
师: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并且要善于借鉴和模仿
师:之后作者又创作了800字的小小说
师:看来作者的习作直至后来的创作都得益于从小对阅读的热爱
师: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给了我哪些营养呢??
生勾画句子
师生共同总结:1、对文学产生了兴趣
2、陶冶情操
3、提高写作水平
4、扩展想象能力,培养了做笔记的习惯,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
师:看来长生果能滋养身体,而书籍滋养的是心灵,提升的是心智,丰盈的是灵魂
师:书籍给了这么多营养,作者的内心是很愉悦的,从何而见?
品析第二段
指导朗读
师:读书的愉悦感如此强烈,为何作者在文末却力不从心呢?对最后两段又何问题??
生:“无页码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生:人生之书
生: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丰富自我的人生之路
小结:看来书才是人类世界真正的营养品,即使在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的让人心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读书,汲取书中的营养,体会读书的快乐并丰富自己的人生吧!!
课后反思:
追梦教师袁建国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