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学习论》心得(1)——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启示

(2015-07-19 09:52:00)
标签:

桑代克

反应

学习理论

效果

有机体

分类: 且行且思

读《学习论》心得(1)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启示

追梦教师

       暑假读的第二本书是施良方教授的《学习论》。这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啃”起来非常吃力。妻子曾打趣我说“啃不动就别啃了,别硌坏了牙!”我还是那句话:既然弓已拉开,就要射出有力的一箭!能够领会多少是另外一回事,起码我得把它“啃”完。

       一、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启示

       爱德华·桑代克1874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韦斯里扬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时读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后来就在哈佛大学做詹姆斯的学生,成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他著名的谜箱实验,为其学习理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其学习律包括以下内容:

       1、准备律:动机是一种在特定时刻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准备方式。启示:在学习之前,一定要激发学习学习的欲望。

       2、效果律:强化和惩罚都有可能提高保持率,反之则效果较差。启示: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束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辅之以激励和惩罚。

       3、练习律: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一个已经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强(使用律),反之则会减弱(失用律)。换言之,所谓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另外,练习本身并不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启示: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必须辅以重复练习;练习必须让学生看到满意效果;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换言之,那些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方式,只是学生的无效体力劳动,徒劳无益,效果极差;老师们一定要研究布置作业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布置分层作业(即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适合他的不同的作业)。

       4、从属的附律:

       (1)多重反应律:学习者对同一刺激可能会作出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的效果时,就会作出其他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效果为止。启示:作为教师,一定要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满意效果”的刺激,这就是“高效课堂”、“高效学习”。

       (2)定势律:或称“态度”或“顺应”的原则。桑代克认为,反应式学习者态度的产物。启示:与“准备律”相同,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态度,因此教师不要只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之前,端正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

       (3)选择性反应:桑代克发现,有机体在学习时往往会有选择地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要素作出反应,而对其他要素不予理会。启示:教师对“刺激”方式的选择非常关键!

       (4)同化律:或称“类推”原则。当有机体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反应时,这种反应往往是与他在以往类似情境中习得的反应相类似的。启示:教师在选自刺激方式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

       (5)联想性转移律:有机体已习得的对一组刺激的反应,可以逐渐转换成对一组新的刺激的反应。启示:还是教师对刺激方式的选择,要注重歉意,注重关联性。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