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六上8课《灯光》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2015-03-13 20:42:26)
标签:

灯光

课文

电灯

自然段

学生

部编六上8课《灯光》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编辑:追梦教师

一、《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灯光

赞叹                      勾起回忆

羡慕                      在灯光下学习

憧憬                      幸福生活

怀念                      伟大战友

        ——多好啊!

二、《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 

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生读题,再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好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

  1.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 

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3.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四、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1.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小结

板书: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三、《灯光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 全班读)

2、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师: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10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相机板书:千万盏灯(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①   一句“多好啊!”说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读,谈感悟)

相机板书:吊着的电灯(羡慕)

②齐读。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范读,生读

    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师引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希望  愿望 梦想 )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

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他为什么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牺牲了。)

2)找出文中语句,再读一读。   (相机板书:火光  指路)

过渡: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革命先烈永远在我们心中。

6、“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相机版书:华灯  璀璨)

1) 读、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习作中运用。(副板书:首尾呼应)

2)体会倒叙的手法。(副板书:倒叙)

小结过渡: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

板书: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珍惜)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拓展: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说些什么?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

如: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过渡:同学们写得多好啊!看来收获不小。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1、引导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畅谈收获。

2、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

(灯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王愿坚的革命题材小说《小游击队员》,或观看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11*灯光 

千万盏灯  (温暖)

吊着的电灯(羡慕)          幸福生活

灯光    {         (憧憬)      来之不易(珍惜)

(多好啊!)     一星火光   (指路)

华灯光     (璀璨)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四、《灯光》教学实录

鸣凤中心小学    曾红琴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豫皖苏 、憧憬、黑魆魆、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抓住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文章结构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灯,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1:晚上,我们要在灯光下写字、看书。  

2:夜晚,灯光可以为行人照亮道路。  

师小结:是啊,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师: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我仿佛看到了街道两旁整齐的路灯。(师点头表示肯定。)  

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一盏明亮的灯光下读书。  

3:我仿佛看到了世纪广场上那五彩缤纷的灯光,使广场显得那样美丽!  

师:一边读课题,一边想象画面,读出来感觉就更好了。那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1: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2: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4:我想知道课文仅仅是写灯光吗?还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师:要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不认识的字。  

师:课文读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1:我知道了天安门前灯光非常美丽  

2:我感觉到课文写灯光是为了怀念郝副营长。  

3:我觉得郝副营长非常伟大,他为了能让孩子们用上电灯,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你们很会读书,因为你们有了自己的感受。当然我们收获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看投影,谁来领着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一生领读(读词语有些拖音现象)  

师:词语要读的自然些,要干脆点,不要拖音。再来一遍  

生再读,(效果好多了)  

师:这样读就好多了,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想考验考验同学们,谁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连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中)  

1:我们要围歼敌人,在震天动地的炮火声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书,战斗胜利了,自己却牺牲了。  

2:每当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我就想起郝副营长英勇牺牲的故事。  

3: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温暖的灯光底下聚精会神学习,而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璀璨的灯光。  

师:说得好极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1: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战士  

2:再读课题,我感到很伤心,很为郝副营长觉得遗憾。  

师:是啊,从你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受,你们已经走进了课文,但只知道课文的这些内容还不够,我们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你感受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第二板块:走近郝副营长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1: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读后我感到很伤心,很可惜……  

师:好,既读出句子来了,又谈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谈。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我很感动,我们要学习郝副营长那种英勇,舍己为人的精神。(师板书:英勇牺牲)  

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投影出示这段话)  

1:比喻情况十分危急  

2: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头发上,形容十分危急。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呢?  

生:指的是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的危急时刻。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再来读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的感受。  

1:伤心  

师:请你来读,把这种伤心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声音低沉  

2:感动  

师:为什么感动?  

生:我想象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后续部队找不到缺口,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小,但却比任何灯光都亮,那是郝副营长啊!多让我感动啊!  

师:是啊!就把你这种感动地感觉读出来吧  

生读,充满感情的  

3:敬佩  

师:不用说理由了,就让你的朗读来告诉同学们吧!  

生充满激情的,声音响亮的。  

师: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体会出来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读  

师:我把这段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地方,投影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你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你自己,你,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1:我感受到了不同,您把“他”改成了“你”,感觉好像不一样了。  

2:我感到这样感情更强烈了。  

3:我感到这样就像在对郝副营长面对面地说话一样,很感动,也很亲切。  

师:体会得真好,就让我们一起向这位可敬的战士倾诉吧!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还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  

生: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  

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也找到了这段话?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  

生:我想到了你一开始说的话,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生:希望  

生:愿望  

生:梦想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未来)  

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战斗打胜利了!  

2:他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生齐读。  

第三版块:感受文章线索  

师:我想问同学们,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1:是灯光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2:是“多好啊”  

师:出现不同意见了,怎么办?其实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是什么呢?  

生:是“多好啊”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生浏览课文,边读边划。  

师:我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来回答,机会就是这样争取来的。  

生: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看到天安门前的灯光后,一个人说的。  

师:我请同学们看一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图片,看后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投影出示图片,学生边看便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好美啊!  

2:真是璀璨的灯光啊!  

3:这不就是课文所说的“多好啊”吗?  

4:简直太漂亮了,我好想好想到天安门去看一看啊!  

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的,我们继续交流。  

生:第二处是出现在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图片后说的。他感觉到电灯非常好。  

生:第三处是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正是因为郝副营长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所以当我突然听到“多好啊”这句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郝副营长,想起了他的故事。  

第四版块:升华拓展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就是: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师: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  

生在思考。  

师: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师: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生: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师:是啊,现在呢?  

生: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生: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师:说得多好啊!我还想问同学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  

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生深情地读课题  

生:我感到“灯光”是对郝副营长的一种安慰。  

生: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是啊!课文中还有一句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话,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投影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  

1:伤心,每次读这句话我就感到伤心。  

2:我想哭,特别是读到“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时,我就忍不住想流泪。  

3:这次再读,我的感觉不同了,我不再仅仅是伤心,还有自豪,因为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投影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1:郝副营长,你太伟大了,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2:郝副营长,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用您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3:……  

师: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我郑重的向同学们推荐(投影出示:推荐阅读:《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是否应该永远的沉浸在一种伤心、痛苦或者是感动中呢?  

生:不!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但更应该努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师:说得好。就像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可以见证,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就是对英烈们最好的慰藉啊!而对我们来说,当有一天,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真的需要我们是,我们能否抛开个人的利益而勇敢地站出来呢?就像郝副营长,像董存瑞,像黄继光……  

让我们再一次读课题,这一次你看到的还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上课时,通过检查生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圈画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 定格最动人瞬间,感悟大英雄情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在学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再读一些关于革命烈士的书籍,如:董存瑞、赵一曼、刘胡兰等,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感触很深,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想象说话:面对这样的英雄,你想对他说什么?有的学生说:“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有的同学表示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不辜党和革命先烈的期望,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