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出版伊始,就充满争议,在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惊呼甚至有些愤怒:“传统课堂怎么可能一无是处?打0分实在让人不能接受!”有人则大力支持,认为传统课堂已病入膏肓,不如推倒重来……本期沙龙,就让我们跟随浙江省台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一起去解剖传统课堂,审视并诊断自己的课堂,探秘高效课堂。我们为什么要给传统课堂打0分?
读书沙龙组织人:赵永攀
参与单位:浙江省台州市实验小学
参与此次读书沙龙中心发言人:
赵永攀 金美红 张必升
徐秀芬 吴海微 许长芳
石红飞 韩亚杰 李
瑛 黄雪玲 郭晓丽
嘉宾:本书作者李炳亭
链接:台州实小打造书香校园
近几年来,台州市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为老师们购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教育书籍,并且组织不低于两次的全校性读书交流活动。大家畅所欲言,自由交流,纷纷介绍自己看过的经典书籍,分享其中的经典段落,畅谈自己在读书中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学校还将读书活动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将读书体会作为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校本培训作业。
本次读书沙龙为该校首届读书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0分”意味着没有退路
李炳亭:课改是一场革命!革命不是改良!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体制和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其实,每个人都是环境。“从油锅里捞孩子”,还等什么?中国教师报之所以提“新教师”,就是期望通过“新教师”,然后打造“新课堂”,有了新课堂就会有新学校,唯有新学校才可能有“新学生”!
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命相搏!
■给我们指引了一条幸福的阳光大道
□ 金美红
传统教育断然被打上0分。0分意味着没有退路,没有借口,0分意味着崭新的开始,0分饱含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痛苦和无奈,0分寄托着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希望。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明作者与传统教学决然的勇气。既是决裂就无需遮遮掩掩、牵牵绊绊、藕断丝连,断它个干干净净,彻彻底底,岂不快哉?课改不“偏激”不行,不来“硬”的甚至“绝”的不行。文字的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期盼,看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也感受到一个山东大汉的血性阳刚之气。是他孜孜以求地走在求真的荆棘道路上,才能给我们指引一条幸福的阳光大道。在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读懂了“0”分的含义。
■为“偏激”喝彩
□ 赵永攀
首先我要为作者的勇气和魄力喝彩。给传统课堂打0分,甚至打负分,看似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实则是对传统课堂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其次我要为作者鲜明的教育观念喝彩!“教师要少讲”是李炳亭的一贯主张。如果让老师少讲,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到底干什么?李炳亭有四个关于教育的隐喻:教育就是“选鞋子”;教育就是“打麻将”;教育就是“找水源”;教育就是“放手”、“放生”。从这四个隐喻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师的责任就是激发兴趣,创设氛围;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与学生一起去寻找水源;教师的身份要由“导师”转变成“导学”。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李炳亭:要看到传统课堂的危害性。传统课堂已经无法承载素质教育对它的要求,比如我们需要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更何况,传统课堂不快乐,就意味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孩子不快乐,难道还不能成为课改的理由?教育如果有人性,就必须首先让孩子快乐!没有人性的教育,我们又何必留恋?难道仅仅因为对传统课堂有感情,便要牺牲儿童的利益?
■教育:在孩子的心灵上写诗
□ 许长芳
读罢李炳亭的《做记忆一生的教育》一文,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读书生涯。在小学的时候,因为老师的一次误判,让我跟数学绝缘了。到了初中,我仍然免不了跟老师闹别扭。他上课,我画画,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有一次他走到我的跟前,看着我的画说:“不能这样随便画。”说着就拿起我的笔,在本子上画了一只老鼠。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从那天起,我拿起了数学课本,从最基础的学起。
回想起来,老师的课现在几乎没有了印象,但是老师画的那只老鼠和他那和善的面容、亲切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也下决心要当一名这样的老师。
现在的我站在三尺讲台,当我遇到一些学生不听话,故意跟老师捣乱的时候,总是想起我的老师。也时刻记得,要在孩子的心灵上写诗。学会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也许这才是我们现在的老师应该给学生留下的宝贵的记忆。
■让学生“嗜学如命”
□ 郭晓丽
虽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积极实践“以读代讲,自主阅读”的理念,但总是在课堂教学中唯恐有所遗漏,也时常在重难点处反复讲,带着孩子抄笔记,做记录。
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代替学生的个性感悟,用理性的分析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感性体验,学生的能力怎么能得到提升?在教学中过分地重视了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智慧,教孩子能力,用自己所谓的经验省略了孩子必然的经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我们消磨殆尽,惰性和依赖性开始滋长,有些孩子碰到难一点的题目或者需要动点脑筋的题目,就空在那里或者翻答案抄上去。这样的学习又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呢?
读完《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我想我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了。我将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向着“嗜学如命”的境界进发。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李炳亭: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和激励学生,20%的作用是控制课堂流程。我认为,教书好比开汽车。开汽车需要4步:第一步:把钥匙插进孔里——点火发动;第二步:踩着离合挂挡——按照流程组织课堂,即自学(自主学习的简称,包括三种学习方式: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第三步:握紧方向盘——扣住导学案;第四步:刹车——下课前的达标测评。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的
□ 吴海薇
李炳亭有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对我深有启发。他认为一个好教师,可以不是一个专业化水平很高的人,但要是一个充满阳光热情、有着很强感召力和人格魅力的人,其次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有专家调查说学生毕业时,基本上把教师传授的知识都忘光了,但是教师当时上课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责任心等方面,却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研究,学生75%的成功来源于社会、经济、家庭、文化背景,而不是学习成绩。所以好教师,绝对不应该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应该相信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将来都会在不同领域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
□ 韩亚杰
李炳亭在开篇写道:“正确地爱,可能比任何教育智慧更有功德。”“爱”是学习的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学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在关注知识复习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想,今后在复习时,应更关注课的内容和学生学的效果。只有他们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快感,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再次出击。要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以激起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如发现胆小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时,更要及时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真棒!明天能更大胆吗?”
让学生在“学”中“生”
李炳亭:我批判的是传统教育思想,也就是控制的教育,而倡导的是尊重儿童的教育,好学校是一方池塘,教育必须满足儿童“自然生长”的需要!
再简单点说,就是四个字:信仰学生!
我之所以反对教师教,是因为成人的认识和儿童的不同。成人不可替代儿童认知!而儿童之间,因为拥有比较接近的“心灵编码”,很容易形成共鸣。
■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 徐秀芬
读完李炳亭的书,我发现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有时不自觉地减少在课堂上讲的时间,有时会去估计一下,一节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是多少,除去自己的语言,留给学生发言交流的时间又是多少。感觉自己想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并且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着。我想我是认同了李炳亭的观点的,尤其是“课堂放生,教师放权,尽可能少讲,把学习留给学生”。
李炳亭说:“教育就是在心灵上写诗,写的是人性两个大字,这些字后支撑的是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他的这一炮打醒了我,把我对课堂的梦想呼唤了出来。我对自己说:做一个善变的教师吧!用这样的教育观来工作:把学生当人,教育即人学;一切的教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学生是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班级里第51名学生。
■用四个隐喻打造美术高效课堂
□ 石红飞
李炳亭用了四个隐喻来说明学习是什么。对照美术课堂,真是极为恰当。第一,学习就是玩游戏。“专注”于美术创造中的儿童对任何的动静都充耳不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这样的学习,没有强制,没有约束,顺应孩子的特点,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乐此不疲。第二,学习就是使筷子。当学生面对一张白白的画纸,胸有成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实践,敢于实践,不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体现吗?第三,学习就是“摔跟头”。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有时偶尔的失误让人十分沮丧,但是如果可以将错就错,进行创造性地改变,你会发现,精彩就在错误之处。第四,学习即合作。课堂上每个人都是教育资源,合作交流中可以产生新的智慧。而“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权利的下放”,可以使学生真正得到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可以得到更为广泛的创造和实践的空间!
在阅读《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一书中,我多次感慨。我感到自己做一名美术老师是多么幸运。因为学生喜欢美术课堂的程度胜过了语文、数学。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发挥学科特色,进一步开发富有时代气息的题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探索精神,让我的美术教学拥有一个高效的课堂。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李炳亭:传统课堂基本是“教中心”,属于教师课堂;新课堂是“学中心”,属于学生课堂。传统课堂是围绕“教”建构的体系,新课堂是围绕“学”建构的体系,教的经验不适合学的经验!从教到学的转变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我把三维目标解读成四个学:学会、会学、学乐、创学。而教学可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暂时不会学,就有了霸占人家学习的借口。其实,讲也没有用,因为儿童缺少理性思维能力,必须动手体验才能认识,这就是很多人倡导的“玩中学”,因此小学更应该课改!
■学生是校园里无可争议的主角
□ 鲍雪华
李炳亭把校园比作一部大书,还着重指出,校园的一切应该是围着学生而设计的。也就是说,校园这部书的主角是孩子,校园这部书的中心是孩子。
读着,沉思着,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所学校——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巴学园,让我们来看看这所校园吧!门柱是两棵活柳树的“校门”,围墙是各种各样的树木,用6辆废电车改造的“教室”,用的餐是“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上的课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学生们都可以按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位连续倾听孩子两个小时不着边际的说话的校长。哦,应该说是一位怀揣教育理想的校长——小林先生,还有一群可爱淘气的孩子。是啊,巴学园里,绝美的教育风景无处不在!我们中国的“小豆豆”们也期待着有这样的巴学园。
我不敢夸赞我们的学校。但是,我可以说我们学校从最初的办学到现在,一直都是追寻着让孩子快乐的理念。力求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儿、每一面墙壁都能育人。当然,更力求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员工都做孩子的服务者。“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几个大字不仅悬在教学楼的墙上,更是刻在每位老师的心里。
■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 刘秀丽
我们的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在李炳亭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教室里课桌椅之外的空间,是教室里的教师,决定了教室的内容,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作为一名老师,要让属于孩子的教室都有自己的“魂儿”。这个“魂儿”可以让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想首先是让教室的墙壁说话——激励性的标语、格言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其次是放手让孩子制定出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班规,这些班规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行为规范,还要有一些社会和道德规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室里的老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生成长的挑战,和学生一起成为一个合格的学习者,应该率先垂范,具有良好的品质,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沙龙后记】
“一个作者、一本书、一次读书沙龙、一群教育精英、三天的战线、639条帖子、7361人次的关注,跃动着中国教师报人和中国教师的活力,中国教师报将关乎教师的精神成长和灵魂变迁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平地惊雷,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教师报正引领着教师走进新教育的春天里。”特约通讯员雪梅在《李炳亭论战课堂:“投石击破水中天”》(中国教师报·教育新闻电子报2011年第5期)一文中,这样评述这次在线沙龙活动。
此次活动,是读书沙龙的一次创新,在这里,要感谢浙江台州市实验小学的老师们。
本学期,实验小学为老师们购买了《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一书,并且集中组织了两次读书交流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在“香山会馆”开设了读书专帖。此举不仅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而且也方便了老师们和作者互动交流。在此基础上,编辑部于4月19日晚集中组织了一次长达3小时的教师与作者面对面的在线交流。老师们的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读”,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查找自己课堂的问题,并开始了课改的探索。
在今后的读书活动中,我们将以此为样板,开展行之有效的读书沙龙,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相伴人生,让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
也敬请您的关注与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