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活活动对文学的美学意义何在,试举具体作品说明
(2010-05-31 22:55:51)
标签:
杂谈 |
人类生活活动对文学的美学意义何在,试举具体作品说明之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生活体验。因此人类生活是文学活动得以产生的基础。
首先,人类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与对象产生了一种自由的诗意交换关系,人类在改造对象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人类与对象之间相互融合。这是一种相互的作用。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该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也融入了作者对大好江山无限热爱之情。
其次,人类的文学创作是在生活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是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情感与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是统一的。
如,李商隐《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的作者由于心情烦闷,看到夕下的斜阳,发出了怅然若失的慨叹。
最后,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人充分地利用本身的创造力、意志力、想象力,改造对象,使它们符合自己的要求,如此创作出的作品深切地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有人认为文学中的世界是虚幻缥缈的理想世界,但正因为有了这种理想境界,有了这种非一般的想象和创造,人类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一些虚构的人物的情节,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综上,人类生活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文学活动的审美特性得以产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