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是文学的四大要素,应如何理解

(2010-05-25 21:31:50)
标签:

文化

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是文学的四大要素,应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者相连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

一、所说的世界就是指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源泉。作者就是因为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产生感慨,抒发情感,因而产生了作品。相同的世界,会因作者不同的思想修养、认识水平、个性特质而产生截然不同的作品。

          例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整首诗描写的是幽僻清冷的世界,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再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去,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相同遭遇,却看不到一丝悲怨。作者将其开朗,乐观的个性寓于诗中,坚忍不拔的气概让读者一览无余。

          在不同的文学理论中对世界有不同的看法。古希腊的文学理论定义它为“模仿”说,而按中国“观物取向”理论分析,则是作者从现实事物中提取形象的结果。

          二、作者指的是身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世界里的那个特定的人。他要通过文学作品,抒发情感,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自身的特性,唤起别人的共鸣。

          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以明朗刚健的诗风,树立了一个鲜明亮眼,胸怀大志的诗人形象。

三、 作品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或体验,经过创作活动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定情感意义的成果。它所表现的情节融入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骆宾王《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现了诗人高洁品质不被了解,反被诬陷的悲凄抑郁的心情。

四、读者泛指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一部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一方面,读者通过阅读来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作者所处的世界;另一方面,读者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通过想象理解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由于作者与读者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同的思想修养及认识,因此读者通过阅读所了解的世界不能与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完全相同。 

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处于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作用。世界为作者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创作环境,作者通过这个环境抒发情感产生作品,而通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作品才灵动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因此,它们之间是相互依托,缺一不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