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在邮箱里发现了南师大附中校友会寄給我的铜板纸印刷的【校友通讯】,很惊诧,也很感动:我离开南京有近十年了,没有几个人知道我在上海的地址,附中校友会竟然找到我的地址,把这份珍贵的刊物寄给了我。翻开章页,每篇都是令人感动和惊奇的校友和老师们的美篇,令我浮想连翩,也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这篇小文是我在2018年十月二十四日六八届高一已班庆祝离校五十载,欢庆七十大寿纪念会上同学们谈话的集锦中未曾发表的另一半,连同我新近的感想写就的。
记得那天晚宴时周正荣同学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当年考附中的情形:“那一年初中毕业考高中,听人说南师附中是所好学校,我们几个乡下小孩就报考了。到了学校,一老师说,你们晚上睡哪里呢?吃饭问题怎么办?他不但问了,还把我们领到宿舍的铁皮床前,又找来几床席子,我们就在上面睡了一夜。他又领我们到学校食堂吃饭,也不曾想我们将来能不能考上附中,是不是附中的学生。“天下竟有这么好的老师!”他想。
还有一件事:他有一次在校骑自行车,刹不住,或者不知此车是用倒刹,骑了一圈又一圈也刹不住,结果一头撞到毛玻璃栏上,撞碎了。一位老师过来,仔细看他伤了没有,还帮他捡查跌倒的原因,丝毫沒有责怪的意思。若在别的学校,必先臭骂一通学生,再说:“拿xx钱来赔!”附中老师这种仁爱精神深深感动了他,也传给了他,在他心底扎下根来,以后当他自己为人师表时,之后又当了校长后,总是时刻把学生放心上:"决不能让人欺辱,伤害我的学生!"从而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好评。周正荣在附中看到老师爱生的精神就这样在淮安传承了下去,
我们进校后,我们的班主任汪遐义老师更让我们体会到一个用自己的行为、品行、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学生们效法的人师。
周魯宁回忆:“中学时代, 是我们一生中最纯真的的代。这个时代, 我最深情的回忆, 是我们的好老师, 好兄长:
敬爱的汪老师。我第一次洗的被子, 是汪老师帮我缝的; 我到澳大利亚后, 第一个来看望我的, 是汪老师; 当我失去亲人后第一个来电话的,
是汪老师。我为有汪老师而骄傲,
我为有汪老师而温暖。愿汪老师和师母健康长寿。愿同学们永远以汪老师为楷模。“
一个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何止是牵挂一个或几个学生,他对我们己班的同学是个个记挂在心,一个都不能少。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我参加了招生工作,你们一位位是我亲手招进附中,挑选进附中!我深深惦记着我的学生们!我和你们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朝夕相处,但是你们是我文革前唯一一届高中班主任的学生。那时我二十四岁,比你们年长了七八岁,你们的年龄和我的小弟弟差不多,因而我视你们为弟妹,总是惦记你们!
“曾记否,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班陈仗俊同学去世时,他才四十多岁,他是我们班第一位先走的人,我们同去火葬场为他送行,向他作最后告别。当时,我们看到他留下了孤儿寡母,儿子才上初一,我们几位都十分伤感,一个普通工人留下年幼的儿子,撒手人寰,其儿子的艰辛路是可想而知!我当时情不自禁地对他们作了承诺,上高中有问题我会帮助解决!陈仗俊的儿子陈阳早已成家立业。 “
汪老师为我们每个同学制作了相册,还有视频。用当年学生挡案中稚气的照片配以后来人生中最美好的照片,包括逝世同学的相册,一个不少。张能远说:“谢谢老师,这是我一生看过的最好的相册,精心搭配,新老对比,好歌随行,真是高手,专业!幸甚!“
司徒建宁同学说:“汪老师为许多同学甚至同学后代的学习工作四处奔走,倾其心血,您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您虽也曾官至副厅,却一尘未染官場政客的陋习,始终是一腔热血,两袖清风,朴实纯真,诚信心善。您的所做所为正应了陶行知的那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王善英说:“汪老师说起学生来如数家珍,而同学们为老师的高风亮德唏嘘不已。人说,有个好老师,如火炬在身旁,心灯被点亮。感谢命运让我有幸碰到汪老师,“
我们在附中只学习了一年,但附中的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贾新民同学回亿:“学校里各位老师教学有方,苏万物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欧阳海之歌''、政治老师讲了几遍我们才懂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唐世中老师的数学课,还有我们的汪老师,一进教堂就讲起了英文,同学们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跟得上课程......“
我当时是一名走读生,每天住返于上学放学的路上,对学校的老师知晓不多,但几十年来,也耳闻目睹了不少老师的高风亮节:比如仇炳生老师也同我们汪老师一样,与昔日的学生比亲兄弟姐妹还要亲;许祖云老师、呂鸣亚老师和他们的战友几十年来如一日,不知走访了多少知名的老校友,编篡了多少期【青春是美丽的】【校友通讯】等,使校史得以系统化,成了校庆120年最重要的献礼,他们的坚持不懈,坚韌不拔是我们做学生的最好榜样。还有陈璈老师,不知让学生留下多少纪念的文字和眼泪。
黄蘅若同学说:“在我们彼此的生命轨迹中曾经有过一个交集,那就是在附中的学习生活。虽然时间很短,却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附中独特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附中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这一生。虽然命运并不眷顾我们,但附中为我们打下的基础让我们在各自成长的路上走得坚实,长远。不论我们在什么岗位上,都无愧于母校。感谢附中对我们的教育,感恩附中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和关怀!
张能远说
:“附中的特质就象军人的魂魄一样,留在我们的身上。''用朱旦华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将土烧成陶,哪怕粉粹成粹片了,也永运不会回到土的状态,颗颗都改变不了美丽的颜色。"
有道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就不那么容易了。人师是用自己的行为、品行、言语影响学生,有道德、有品性,一辈子给学生们效法,这叫人师。这表明了一位因材施教、以德服人的好老师是非常罕见的。
“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无论地位尊卑,植根于內心的善良,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世界那么大,有人記着你,是你的骄傲!人心这么小,有人装着你,是你的自豪。感恩有你们,附中的老师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