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原创〕

(2012-12-05 08:11:08)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青城山

“众玄之门”

沸腾的私欲

在十月份从成都回宁的火车上,有一个少妇睡我的上方卧铺,很爱说话,很善于交流。她有着一双刘小庆般的眼睛,笑起來很好看,但气色不好,黄里透着灰。看我们夫妻俩相互照顾有加,羡慕地说:“你俩真好!可我是单亲家庭啊!”原来,他的丈夫两个月前去世了,是喝得烂醉时撞上一辆大客车当场死亡的,撇下她和一双幼小的儿女。她丈夫原先在成都周边跑运输,开车技术很好,又善于经营,开着自家的大货车,收入不菲,让孩子大人都过得很光鲜。丈夫一去世,压力全在她身上了,衣食住行还房贷,样样要钱。她还特别要面子:“以前那么多人羡慕我,现在我也绝不服输。”不顾她小姨的责难,她弧身一人闯四川,找了两个年轻的司机,重整丈夫旧营生。可谈何容易?要抢业务,要顾佣、管理司机、要押货、要收款,更要命的是,因为不超载就嫌不到钱,于是就要与路政人员纠缠,夜行昼歇,还要学着耍懒,以丧夫身份求得同情以少罰点款,更要天天叮嘱司机不要喝酒,天天祈祷不要出事,反正她就如同一个亲自干活的法人代表,那个压力呀,我光是听着都喘不过气来。此行回安徽老家是去法院了结官司讨赔偿的,恰好同时接了一大笔业务,但又因用人有疑,被托人故意让裝上货的车走不了,让她焦虑万分,不歇地打电话催促;回到家还有一大笔狗肉帐要算:婆婆总是说:儿子都不在了,媳妇还能留得住吗?想把丈夫车祸死亡补偿款全部接过去,为保障一双儿女的权利,她苦思瞑想。就这样她还不忘对我说,我要让儿女穿名牌牛仔裤,买不低于五十元一箱的牛奶,还要给他们请家教……这是个聪明的女人,一个不服输的女人,一个能干的女人,也是的个善良的女人,更是让人同情的女人……听到她不断打电话问询发货的事,我提醒她:“千万千万别着急,一步步理顺,一切会好的……”我又本能地补上一句:“有空学学道家吧,也许能让你过得轻松一点?” 学道家?”她若有所思,又点点头。可我却心虚了: 道家是什么?老子吗?庄子吗?禅吗?儒释禅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喜欢探究,凡有关老子、庄子的博文我都要去琢磨一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 “大道至简”“大道自然”……我常逐磨这些玄之有玄的问题,可遗憾地告诉大家,朋到现在也没理出道道来,只觉得越学越糊涂,却仍然像着了魔似的还是想学,总是觉得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会让我的心境平缓下来,轻松下来。 是啊,这个世界,每天都充斥着利益的调整与分配。人,每天都被各种复杂的心情左右着,操纵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利用它几乎可以做到一切,譬如,可以顺利地登上月球,可以预报一周的乃至十五天气预报,却无法知道下一刻会拥有怎样的心情。得学着让心靜下來, 換上一颗至纯的灵魂才不至于跟着叫做“欲望”的那个电动兔子赛跑。
 我看过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掉下了悬崖,在一瞬间他抓住了一根藤子,可往上一看,一只老鼠正在啃这根藤子;往下一看,有只老虎在下面等着吃他。而这时,他发现近旁有一颗草莓,他摘下这颗莓子品尝着:“嗯,味道很好!”这是我在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画的哲理漫画连环画上看到的,记不得是禅说》还是《庄子》、《老子说》抑或《六祖坛经》、《菜根谭》里的了,反正当年给正逢工作压力的我以很大的舒解。至于那首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带的民歌《沧浪之水歌》之“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说的是一个人只要善于调整自己,就能隨遇而安,为我所用,从而能忍者生安,知足者常乐,这种超脱的处世哲学,我感觉就像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无不为”,无疑可让我们这些小小百姓顺应自然欲求,与外界和谐相处,从而过得快乐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也确实发现,那些喜欢钻研和学习老庄哲学的博友,显然过得快乐而潇洒得多。
我把这些小故事说给那位少妇听,希望她崩紧的神经能松驰一下,不要太紧张,不要去攀比,日子就会好过得多。本来吗,一味地担忧,烦死了又怎样?还是任其自然,快乐地过日子吧!
 最近整理我在成都拍的有关青阳宫和青城山的照片,我又理了一下思绪,结论大约是这样: 道教起源于《老子》,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教求成仙,求长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黄帝、老子、庄子等等。它与佛教是两种不同的信仰,现在却被混淆得厉害,百姓们遇上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请,这些都是吴承恩撰写的小说《西游记》惹的祸,这部神魔小说把东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结集在一起“演出,所以很多人把两个宗教混淆在了一块。这样一番解释,走进青阳宫,青城山,是否大约能知晓一点点道教的面目?
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郊,是成都市最古老、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殿内有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因有两只造型奇持的铜山羊而得名青羊宫。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道教标记之阴阳图。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在宋真宗时,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祖师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八卦亭,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道法自然,即万事万物都在受着其自身的规律的支配。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这只独角铜羊十分奇特,拥有十二属相的特征,有羊胡、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


猪臀、狗肚、虎爪、马嘴。  俗传摸青羊可求福祛灾,妇女摸青羊可生男孩。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龙飞凤舞之“道”。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算命大约是道家最重要的一课。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福祿寿,谁不追求?谁不快乐?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道法自然,老子学说的精华概括。
                             青城山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之所以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來到青城山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城山下就有建福宫道观。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城及顶上清宮。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道家与神仙分不开。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道观与寺庙有相同有不同。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问道青城山的人们,顾不得山高雾大小雨路滑。

青羊宫、青城山,走近道观看一看 <wbr> <wbr> <wbr>〔原创〕
            青城后山的大门。从后门上山别有景致。
          
   摘两段有关道的论述:从根本上讲,什么是道?其实的确很难说清的。因为,道是先天之理,且“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人站在人的立场上,用人的眼睛在观察着这个世界,能看到什么呢?真是天地茫茫。后天的认识,人创造的一切一切的认识,都是在一层层地间隔着天道之理。人越来越在人的认识包裹之中,人越来越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陷在沸腾的私欲之中,陷在经验的“自我”的误区之中,就像是太阳已经越来越远地离开了诞生它的地方,在经过中天的正午之后,一步步地走向黄昏,走向黑夜暗暗的寂灭之处。八仙中的张果老,发现了人间的理是反的,“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他就总是倒骑着驴走。“进道若退”,张果老留下了“倒骑驴”一象,以警示世人。
  其实,道是公的、正的,无善无恶,在一切皆无的圆点坐标之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的中庸,就是对道的认识。大道为公,是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
   五千言《道德经》,五千年沧桑,漫漫之路苍茫,留下的是文化,留给后人。为什会留下来呢?为什么要留下来呢?留下来做什么?“玄之又玄,众玄之门”。留下这一正“门”,让后世之人通过这“众玄之门”,能够看到真正的天之大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