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2012-01-21 06:43:00)
标签:

股票

分类: 我的投资理念及实践

   昨天是春节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指数收盘于2319点,

   上证平均PE上升到14.16倍,两市总市值升至22.31万亿: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上海市场)                            (深圳市场)

    我只是一个的小散户,下面是我的两个账户持仓情况,由于重仓的两只银行股开始翻红,从而带动了整个账户也跟着翻红。重仓兴业银行,一赢抵得上平安、光大、一汽三只股票的亏损!

    我的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并且让利润奔跑。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近两年来,在股市实战中不断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价值成长+中长线趋势投资。永不短线投机、永不追涨杀跌、永不买高估值的股票。在大盘明显低估的情况下,采用左侧交易原则,以一个合理偏低估的价位买进有业绩支撑的、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成长型的价值股。专注投资,不止损,越跌越买(哪怕手中仅剩1千元,我都会加仓买进),不折腾,不换股,不做小波段,中长线持有两三年。    

    跟半年前相比,我在大盘不断探底的时候加仓买进100股的平安、100股的招行、300股的光大证券、还有800股的一汽轿车。(其中没有任何卖出记录)。

 2011年9月4日我的博客为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08a08d0102dsei.html  

下面是我当时两个账户的持仓情况:
2012龙年展望:开始由亏转盈,让利润奔跑

—————————————————————————————————————————————————

  2010、2011最困难的两年都咬牙坚持熬过了我始终相信股市牛熊转化之自然规律,现在就是新一轮牛市逐渐形成的初始阶段随着一线蓝筹银行金融、两桶油、地产股底部的不断抬升,再加上有色、煤炭等二线蓝筹股的接力,有充分的理由相信:2132点很有可能是继325、512、998、1664点之后A股的第五个历史性永久大底!其实A股市场已经见底回升了,但很多投资者在这个时候是不会相信的。不管今后市场是否还会继续下探,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在熊转牛的初始阶段坚定满仓持有自己的股票,让利润奔跑!

     我的观点:熊市后期到牛市形成初期,需要正确的判断力和足够的勇气满仓压进、越跌越买、坚定持有,然后到药店买上一大把安眠药服下,跟着自己买进的好股好价一起昏睡两三年!但很多投资者则在熊市后期恐慌性斩仓出局,在牛市初期小心翼翼地小仓位操作,在牛市中后期才放心全仓买进,牛市接近顶部不知减仓,最后在熊市里赔上全程,岂有不亏钱的道理?

     股市是一个暗流涌动、杀机四伏的场所,“七亏两平一赚”是一条亘古不变之定律。股市这趟水很深很深,炒股又容易上瘾;如果你戒不了股瘾,那么你一定要深入学习、把股票投资当成事业、当成生意的一部分认真看待,真正地参悟进去不然,你肯定会跟多数人一样盲目跟风、听消息、短线投机、追涨杀跌,亏钱将成为一种必然!

     经过几年的股市投资,你一定要逐渐形成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交易系统、盈利模式。这是通向那赚钱的10%的一小部分人的必经之路!

    非常庆幸,经过五年的股市历练和不断参悟,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投资道路:价值成长+中长线趋势投资找到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这仅仅是新的起点,后面的投资道路还很漫长。现在开始,我下定决心从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永远!

    股票投资真的不需要“天道酬勤”、频繁交易。有时一年才进行有数不多的两三次买卖;有时买进一单则需要坚定拿住两三年。眼光和智慧决定投资成败!

   通向财富和自由之路,属于登高远望的投资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成功的秘诀!”——罗杰斯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远离追涨杀跌、远离短线投机,永不买高估值的股票,一起走向价值成长投资之正道!老子两千多年就说过:“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价值成长投资之大路很平坦很好走,而大多数人却喜欢走崎岖不平的短线投机之小路。

  (本博客主要是宣扬价值成长+中长线趋势投资理念,持有个股不做投资建议,买者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