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生就是一场不断精进的修行。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自杀,其子洪天贵福嗣位。六月清军攻占南京,太平天国亡。洪天贵福被江西官员席宝田处死。而洪秀全的扛旗兵柯愈亨,见洪秀全大败,潜闭瑞昌横立山下柯塘家乡。
柯愈亨:生于道光丙戌年(1826)二月二十六卯时,其兄弟三人。 柯愈亨生来神勇,臂力过人,手举千斤,参加洪秀全军队时,勇武异常,为洪秀全的扛旗兵。其在数次作战中立过军功,按当时的功劳本应封大将军之职,因洪秀全兵败,故敛迹回乡务农。
柯愈亨生性顽强,回家后性情大变,生活的苦酒,却又使他颇为悒悒不能振作,夜不能寐,昼不能安,以致精神崩溃,最后疯癫而逝。葬大屋场北山,座北朝南有碑石。
柯愈亨生子二,长子胜福、次子胜禄,两子均无嗣。春秋二祭,祖坟由胜焱公后裔祭扫,每年清明节,老人告诉后人曰:“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也给清王朝剥了一张皮。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各地方势力崛起,清政府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权,同时也打击了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成为中国历史光辉的一页。”
清同治四年(1865年)秋高云淡。一日从本江西省、永修县云山,来了十八位卖桐油客,到瑞昌县、范镇乡、良田寺门前,对老和尚曰:
“我一行十八位,明卖桐油,实为出访,谁打赢我这十八条好汉,就将这十八担桐油相送,不取分文。我已历遍七县,无人消受得起。都说看瑞昌良田寺的易和尚如何,故来贵寺造访。”
此时易和尚头戴铜盔,身披铜钱甲,正在寺院习武。听到门前来客,与老和尚讲话,透过院墙花窗一看,个个面露凶光,无一善类,明了这帮人是来找茬。自古道:“是福还是祸?是祸躲不过”。故手提打棍,往庙门口一站,低头单掌对鼻尖曰:
“阿弥陀佛!承蒙诸位大师看重,不畏远道,前来赐教,实感三生有幸!”十八人中为首者道:“你易和尚名振江湖,妇孺皆晓,但不知你是否名符其实?先吃我一棍”话未断音,举棍劈下。易和尚闪身背敌,跳到操场中心。
谁知为首者的棍没打下来,见易和尚闪躲到操场中心,就在半空变招,朝易和尚背部,使劲一戳,戳碎三块铜钱甲。其同伴十七人,齐鼓掌叫好!易和尚暗思,今天不是有甲护身,非被戳死不可。忙曰:“大师,比武是点到为止,我与你无仇无怨,为何痛下杀手?武德安在?”
为首者仰天大笑道:“武德在棍上,招打吧!”故技重演。易和尚有意往操场边上跑,耳听身后棍风袭来,用眼一瞥,反身抓其棍头,借其冲刺势力,往身后一个牵带手,其身止不住,往前蹿过。随即照其后脑勺一棍,脑袋开花,来个倒栽葱,掉在两米来高,地坎脚沟里,一命呜呼!
比武场中瞬息万变,十七位访客,刚才还嘻皮笑脸,窃喜于心。现在见为首者栽跟斗,大惊失色。有三个懂医术之人,纵身下坎,看到为首者,脑浆淌一地,无可救治,抬起放操场上,一人看护守哀。其余人把易和尚围在操场核心,刀枪拳脚齐施,摆出阵势,非绞杀易和尚不可。
易和尚心知肚明,无法回避,拼命一搏,大吼一声“嗨!”地动山摇,用棍扫地一圈,打倒一片。有五个人,武功底子厚实,跳出圈外。易和尚眼疾手快,撑棍飞身追杀,指东打西,运行极速。
用张阳显的摘心拳、或用徒儿李腾海的一泼脚、或用张绪灿(又名张顺的邵林拳),最后飞到守哀者前,用张绪灿特善黄皮术一点穴(能算到三日后死),暂留一活口,回去报丧。【邵林拳、黄皮术,摘自张姓谱载】
易和尚今非昔比,一出手,绞杀全场,还有从洪下源大师们,学来的看家武术没用上。足见他已炉火纯青,久经战场,经验丰富,声誉鹊起,与日俱增。
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两江总督曾国藩卒。九月,同治帝大婚礼,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普天同庆。
江西永修云山:是中国著名佛教名山,清幽绝俗,宛如仙境云居山,古名欧山。位于永修县西南部,属于九岭山脉北段,主峰海拔925.6米。
相传秦兼并六国时,楚怀王被骗入秦,楚将欧岌为保护其后裔康王避难,入此山,后修炼得道。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称此山为“欧山”。唐代,人们又以“山势雄伟高峨,常为云雾所抱”,将欧山改名为“云居山”,简称“云山”。
云山佛寺响应朝廷普天同庆,请来戏班唱戏半月,发出请帖邀各大名山禅寺,前来同乐,庆贺升平。瑞昌范镇良田寺的易和尚,被列为特约贵宾席,在戏场前排中间,与云山寺方丈并肩而坐,前排摆有茶几糖果,随时有小和尚,提壶斟茶,侍候得无微不至。
戏台下人山人海,人声哗耳,被开台震天的锣鼓咚咣——咚咣声所淹没。易和尚敏感到锣鼓音中,有愤怒、有哀号,声声刺耳扎心,让人忐忑不安。一阵锣鼓过去,从后台走上前台,共十八位演员,尽披麻戴孝,人人怀中抱个亡者灵位木牌,上写有“故先考x公xx之灵位”。
易和尚顿有所悟,此戏班是来自七年前,被我打死十八位卖桐油客的后人,今晚要么为父报仇?要么让冤鬼来寻我索命?易和尚忙起身,向云山寺方丈口颂佛号问:“阿弥陀佛!请问方丈,此戏班是那方人氏?为何戏未唱,就怀抱灵位......”
云山寺方丈口颂佛号答:“阿弥陀佛!此戏班乃云山附近x村请来的。听人言,其村乃武术窠,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七年前,十八人有恃无恐,访历七县,后被瑞昌一位高手,打死十七个,留一人回来报丧,也因被点死穴,三日后亡。村戏班为祭祀众亡灵,便在开台前,形成了悼亡的规矩”。
易和尚掩饰内心的不安,随口“啊”了一声,便落座看戏。见演艺精绝,个个吐字清析,唱声字正腔圆,武打戏也演得出神入化,凸现此村文武底蕴雄厚,非一般戏班可比。戏唱到子时谢幕,易和尚回僧房,辗转反側,夜眠不稳,满脑子是当年,十八个卖油客的影子,挥之不去。
翌日,无心赏景,辞别云山方丈,两天路程,才返回良田寺。跟众人述说此去云山,得知当年打死十八个卖油客,是云山x村人的一切,及看戏时,见抱出十八个灵牌来。再无心看戏取乐,扫兴而归,大家都为之愕然。
用过晚斋,易和尚洗个澡,缓解几天的疲劳,为放松心情,肩膀搭条围腰巾,到寺门前闲坐。日落西沉夜渐浓,繁星满天,月光如轻纱、似薄雾扯满天空,山宁静、水宁静、心里宁静。忽然,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打了个寒噤。
突然,在蒙胧中,看到当年被打死的为首者,从操场坎下飞起,手拿六尺长的打棍,迅捷异常地向他戳来,气势甚是猛恶。易和尚急拿围腰巾当兵器,从容不迫地迎战。围腰毛巾,变化精微,招术奇妙,实是古往今来武学中的第一等功夫。
待棍近身时,挥毛巾一划,往前一带,毛巾緾住长棍,从敌方手中夺过棍来,缴为己用。为首者被打得就地滚,嗷嗷直叫。甚感奇怪,就是打不死。为首者朝叶家铺外港,柳树林逃,易和尚紧追不舍。
一直追进柳树林,十八个恶魔尽在,个个怒目圆睁,疯狂叫喊:“拿命来"!声势骇人,易和尚却也暗自惊心。忽然,一个飞身黑影,用剑刺来。易和尚急闪身躲过,随手毛巾一挥,接下剑后,用棍劈下,此汉被打倒在地,但见他就地一滚,到柳树跟前,不见踪影。
又听脑后,有人偷袭风至,忙闪身应战。就这样在树林里,打了一夜到天亮,没见一具死尸,也不见十八个卖油客,唯一看到的是,整个柳林树木,一人多高尽无树皮。
易和尚身心俱疲,对天长叹曰:“昨夜是眼发花?还是被冤鬼作弄,打了一夜,累死我也!”语毕,顿觉胸口发热,一张嘴,一股鲜血喷吐而出,两眼冒金星,就轰然倒在路边。被早起的放牛娃发现,急喊来和尚们,抬回寺庙。
只觉易和尚此时手足冰冷,脸无血色,气若游丝,累医无效,祷告不灵,长眠不醒。方圆百里爆炸新闻,有道易和尚魂魄被怨鬼捉去了。也有不信鬼,说他患癔病累死的。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言禍福,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一时传得满城风雨,其实是幻觉,那来鬼怪一说?。吾追补挽诗一首:
(平水韵)
寺影哀云敛泪流,
星移物换叠春秋。
当今有我升瑜撰,
事迹优扬野史修。
《 结 束 语 》
易和尚生于公元1811—1872年,享年六十二岁。却无法在人们心中难以枯萎,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际,却永远活在那个:“芦藩肇祖业,与国咸休,武事尊荣易府第;泉韵读春秋,同天并老,文章媲美圣人家。”的祖祠门联里。
处沧海横流之际,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感谢磨难吧!要不然您易和尚凭啥这么旷达洒脱,笑傲江湖、快意人生。
时近中秋,我与陈峰、陈天桥及李女士,带上鲜花供果、中秋月饼、携壶美酒,到良田寺易和尚墓前,祭拜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疏狂洒脱中,又带着厚重。我想,没有什么能够比这狂放洒脱的月饼,与身经百战、惊涛骇浪也从容的您,这么相得益彰。
您劫皇杠有钱,应每年放纵一次,邀请故友,举办中秋盛会,活跃良田寺庙。设宴饮酌,一块举杯邀明月。可别忘了,埋在建昌县、炮桐树下,我高丰小源大屋边周公英涛大人、及捐巨资襄助您的人,高丰镇永丰村后周周公特盛大老板、高丰镇大屋孙家孙法堂、云游在外地张绪灿大师。
您们这帮人,为瑞昌百姓安居乐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自1856年后,再没有太平军敢进犯瑞昌,户夜不闭,市昼无扰,户口日增、风俗日淳。您虽最终以悲情落幕,却留下赫赫威名。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想要的幸福,总是遥遥无期,爱到最后,却化成了泪滴。在此,弱弱的问声:您现在是否与表妺大才女牵手?我猜测,在毛太祖坐天下时,您也该还俗了,婚姻自由政策下,您也早已,有情人终成眷属。若有难言之隐,希在梦里告知,可别让我充满了遐想,从大自然的空灵维妙中领悟......
如今只能在遗留的映象中,寻找您当年的沉浮背影,在迷离的故事里,笔录着动人的足迹。挽着岁月的高度,将思绪抛到云端,借光阴为笔,采风景为墨,借坟墓记载着一部隽永绵长、深远博大的良田寺历史。
良田寺故事全集终
特别鸣谢!以上诸位先生的大力支持!才使良田寺的故事,写到了十二集。这期间,朋友和读者们的反馈、点赞鼓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固然重要,我知道你们的喜爱,就是我创作的无穷动力。
周升瑜撰写发表于瑞昌。
我微信号:15079254821
在百度输入(周升瑜)三字,就可以看到我好多文章。
——十二集完——
2022年农历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