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寺”的往事!
易和尚传奇
【第三集】
前
言
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人生的许多过程,就是在一场戏中开始,又在另一场戏中落幕的。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泼染了整个瑞昌大地,令锦绣山川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瀼溪,追溯瑞昌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席卷而来的瑞昌民风,在旷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我搭起了《瑞昌名人故事》的戏台,戏台简朴,没有台楼台板,亦有一些彩图,寄寓着瑞昌文化的素淡与从容。没用锣鼓与二胡,也能拉开优雅传情的序幕。台上轻歌曼舞,台下看客沸腾。那些名人,出将入相的戏台上,粉墨登场,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而网上的看客,凝神聚会,品尝着前人的喜怒哀乐。
谁也不是主角,只是一场戏曲的陪衬,做着伤感与愉悦的抒怀。又全是主角,在人生缤纷的戏台上,舞出生活百味、冷暖世情。质朴而圆的《瑞昌名人故事》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天下网络,也唱出了瑞昌的街闾巷陌。那是一代代文化的沉淀,绽放往贤地春秋。
事由:宋朝末年,江西有一位邱姓人,在湖南任知府,生有四子。长子、次子在湖南落业。邱知府带着老三老四,告老还乡,在鄱阳湖上游,买下湖面产业。到二十世,江西邱姓后裔自主,将黄州老庙前那塅水泊卖给了黄州老庙。湖南长、次房后裔闻听气愤。
理由是:老祖产业我有份,不能让你一方独卖,故寻黄州老庙,索要卖字文契,去见官公断。方丈不给,故起纷争,各自怂恿地方,事关两省人的体面。
瑞昌范镇良田寺的易和尚,于道光九年(1829)秋高气爽,应永修县王家洲寺庙邀请,去参与两省为争湖泊一事,用拳头定输赢。两省各请武林高手,会聚永俢王家洲。这下让水上人家的鲜活画面,热闹非常。桨声、水波倒影,无一不尽现东吴文化的风姿。易和尚先到王家洲寺庙住下。翌日,畅游江南风光,领略水乡特色。
王家洲村口有古柏数棵,突显江南古村落的风韵。老街古屋,粉墙青瓦,翘角抱厦,宋代遗风,明清特色。老屋古厅、镂门花窗、雕刻精湛,精致奢华。廊檐柱脚,下梁上栋刻镂,表现了不同的历史故事,山水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
刻工非常精细,线条细腻流畅,形象生动逼真。起宅建堂,整体布局更为严谨有序。是民居建筑群中,难得的精品。主人在建造时,就希望它稳如泰山,代代相传。永修王家洲,难怪这地名透着一股富贵气,也许这是一种口碑传闻,但它印证了王家洲特殊的地位和富庶。
滔滔不息的河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和商流,于是在那些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商品流动量大的地方,四方商贾携巨资云集,原来的乡间草市,也变得交易兴隆,日生万金。
往来人渡水中天。湖水清澈,水鸟不时地掠过湖面,游魚成群在水中游戏,水天相连。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加绚丽的光彩,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
移步换景之妙,突显江南园林特色。到处飘着酒香,又充满书卷气,乃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说也不信,真正绝妙,到此方知。足可使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乐而忘归。初次到王家洲,因此而玩个心跳。
王家洲这条街,形成于南宋,繁华于清代,鼎盛时期,几百家店铺林立,打开院门,便是万商云集,银出票入。四面环水,好似水中乐园。以多情多姿的水乡风情为特色。这是一块福地,几百年来不曾萧条过。白天,窄窄的街道人挤人,晚上不宽的河下船挤船,流金淌银地,极尽繁华。
得商旅往来之便利,处舟楫上下之津要,货物山积,镇坐视鄱阳,独享荣华。桥横远亘如游龙,明珠景落长河中,秀丽迷人的景观。不少店铺仍在向人们展示当年的风采。易和尚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游览王家洲,宛如置身于画中,连此时易和尚的小光头,水里倒影,也成了画中风景。这是人类历史,经千年淘洗,而留存下来的文明成果。
沿街河流并行,水陆相济。可谓开门见桥、推窗见水。在这骑楼式的长街上,房舍连排,侧墙相挨,一眼望去,错落有致。一边品茗小酌,一边欣赏市河风光,心情也会变得舒畅。入夜躺在水阁里,枕河而眠,梦萦水声訇訇,别有一番诗意。
溯源王家洲:据民间传说,有一黄洲官人,时年乘舟沿抚河而下去赴任,途经王家洲河段时,突遇狂风暴雨。恶浪扑来,几乎翻船,此时官人忙跪在船头祷告,祈求菩萨保佑,若能避过此劫,我将在此建造庙宇,以报救命之恩,于是果然风平浪静,急将船停靠到西岸柳树林,才转危为安。
此时天色将晚,便抛锚打烊在此露宿。晚上风平浪静,月亮高挂中天,等到夜深人静时,隐约听到鸡鸣狗吠声,似有千户人家隐居其中。
次日清晨,官人站在高处眺望,又似见炊烟缭绕,只见岸上一片荒沙绿洲,灌木丛中夹杂许多高大树木,迈步其中,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忙叫随从沿岸向前探查,却未发现一户人家。
因官人略懂风水,仔细勘查,才知这里是一片尚未开垦的风水宝地,于是便萌发了今后将子孙迁居此地的想法。同时想到这次乘船能转危为安,全靠菩萨保佑,于是上任不久即派人到此建寺庙。因为他是湖北黄州人故起名“黄州老庙”。 如今,发展到十九房[支],人丁上万,成为远近有名的王氏大族。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是先人对民情风俗的明确指认。王家洲每逢八月十五庙会,开台唱戏之日,热闹在黄州老庙古戏台。从勾栏瓦舍到戏楼会馆,中国古代戏台被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见证着中国戏曲历史的发展轨迹。
在江西,有一个并不夸张的说法:有多少村庄,就有多少戏台。无论是赣北赣南,还是河湖两岸、山坳里,只要有村落,就会有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戏台身影。南部我们所见的庙宇多附属戏楼。
留存至今的黄州老庙古戏台,折射着中国传统戏曲的风貌,诉说着梨园乐舞春秋的盛景,也传达着人们有声有色的喜怒哀乐。每逢年节或庙会,当锣鼓敲起,台上台下依然演绎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悲喜人生。
如今乡民们喜欢看戏的习俗,依然风行不减,就连那些来王家洲观光的游客,也争相到古戏台上走一圈,感受一下百年历史舞台的沧桑感。
这年八月十五庙会,又是两省湖泊之争,以比武胜负,定输赢之时。商人们也不放过这个机会,纷纷抢做“中秋”生意,在寺庙前的空地上,布满了芦席撘建的茶棚、小吃摊,糖担、卖水果、玩具、日用品杂货,五花八门。
还有算命测字的、卖泥菩萨的,各种杂耍戏法,应有尽有,把庙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集市,给乡镇居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忽听三声铜锣响,咣-咣-咣,比武开始!由江西知府、湖南知府首先入座大殿之上。双方武士各十人,分东西两厢侍立,都面带不善。江西湖南两位知府大人,乃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同科进士。今日为两省纠纷会面。
江西知府尊湖南知府先开场发声,湖南知府谦让,江西知府咳嗽两声曰:“湘赣乃兄弟,知府属同年。今因湖泊起,比武平纷争。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由此起见,只许点到为止。不得伤及性命,不许发生流血事件,望各自谨记。若不遵守明令,违者必惩”。众武士齐声应“喏”。
江西知府落座,湖南知府站起曰:“比武现在开始”。这时观音殿内外,人山人海。事关两省胜负,人人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了,大气都不敢喘,静得怕人。这时,东边湖南队走出一位,身长过丈,头大如斗,两眼微微外凸似铜铃,面孔更无细肉,两手握拳有菜缽大。
他突然跑到西边江西武士队尾,抓住易和尚两臂擎起,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曰:“你这小和尚,奶香未干,也跑来赶热闹,若不是知府有令在先,我就将你抛出殿外,摔成肉饼”。然后在殿堂内示众三圏。
易和尚正思这次比武,场面之大,输赢事关两省,肩负众望。却万万没料到,其仗着牛高马大,抱着旗开得胜的心理,拿我先开刷。江西万人不约而同说:“完了!完了!江西没戏了,哪里找个小和尚来出丑啊!塌俺江西人的脸,赣江武术窠里,哪一个不比这秃头强......”但定睛细看,易和尚脚掌虽离地两尺高,面无惧色,以微笑镇定应对。
当正转圈背对上边知府大人时,易和尚突然右脚急勾,用膝盖顶撞大汉阴囊,只听大汉“哎呀”一声!易和尚两手从胸中向左右齐分,挣开大汉似铁钳的双手,在脚点地时,左腿向后退半步,身型来个前弓后箭,双掌用尽吃奶力,大喊一声“嗨”!
只见大汉约二百斤的体重,随着喊声腾起,划出一道弧形线,飘过四合院中的天井,落到下厅地上扒着,一动不动了。这一气呵成的连贯动作,不超过三秒钟。
比武场上,瞬息万变,谁也没想到易和尚,武林小辈竟有如此的机灵与功力。全场一片哗然,掌声喊好声,声震屋瓦。只见湖南人先是窃喜,笑容满面。后见领头人被打,输得很惨,个个目瞪口呆,你看我、我看你,內心都在暗思,江西人厉害!连这小和尚都打不过?还比个啥?
脸色惨白,犹如杨柳遭霜打。齐纵过天井,忙去下厅地上,看大汉是死是活。见有进气出气,就忙在大汉身上推拿,帮其运功活血,半小时后,见大汉“哎哟”一声,口吐鲜血,两眼反背瞳人才转珠,有了生命迹像。
两位知府才松了一口气。江西知府问湖南知府:“还继续比武吗?”湖南知府曰:“不比了”拂袖欲走。江西知府忙挽留曰:“年兄不必急于走呀!比武定有输赢。但您好不容易来江西一趟,何不上庐山、藤王阁一游?或今晚看下江西踩茶戏?”湖南知府曰:“谢同年盛情相留,我湖南公务繁忙,急待回去躬亲处理,待悬车之年,定来云游”,又一恭手曰:“在此告辞了”。
湖南知府,带领二十余人离开不题。此时整个王家洲,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众人用手搭成轿子,抬起易和尚去戏台上,王家洲族长从绸缎庄,拿来红绸布,给易和尚扎成大红花佩戴,易和尚站在戏台口,灿烂的笑容,向台下万人挥挥手!又双掌合十,低下头囗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举一动,在万人眼中更显英俊潇洒。
再用八抬大轿,请易和尚坐上,抬去游街。轿前轿后几班锣鼓与几十人吹号手,一路店铺放炮竹声,此伏彼起,风光无限。一切荣耀的光辉,都笼罩在易和尚身上。沿途都询问:“小和尚是那里人氏?”游街队伍中有知晓者,一路不停囗的解答说:“瑞昌人——瑞昌人......”可谓居功至伟名扬遐迩。
再说湖南知府一行,抬着大汉,离开王家洲,往湖南家里赶。行不到三十里时,未出永修县境,大汉就咽气了。据说被易和尚那一膝盖,击碎了卵子、并加上一掌推去,伤了内脏,那有不死之理?最终只能是悲剧收场。
如今,在江西通往湖南的古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永修境内的大山,在其半山腰的路边,有一座茅草刺蓬覆盖,坐北朝南并不起眼的坟墓。听当地老人传说,那是湖南大汉的坟。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不可貌像、后生可畏。人不能太恃强好胜,这就是狂妄之人的下场!据说这大汉死后不久,他年轻漂亮的妻子来祭过一次,伤心欲绝,家庭一下子失去了支撑点,抽掉了主心骨,犹如房倒屋塌,哭着离开后,就再没来过了。他妻是守寡?还是改嫁?不得而知。
这是多么深刻的痛与伤感啊!古道西风,断肠人在天涯。一代风华正茂武士,就在异地他乡永远安息了。唯有古松,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这段沉重的历史。家乡:是一切的起点,归来的方向,是人们永远的避风港,可叹......
(平水韵)
痛悔生怜死异乡,
孤坟野鬼倍凄凉。
春秋时节无人祭,
寡妇追思遐路郎。
1,遐路——远路;长途。

《尾 声》
瑞昌景迹奇伟,人才辈出。早年的历史,都充满了狂野的草莽气息。虽常引古文说旧事,也足以沁人心脾,动人耳目。瑞昌名人故事中的种种际遇,写得如此翔实,活灵活现。是浮光掠影,还是刻骨铭心?精神层面的东西,总会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了或浅或深的记怀。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观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平水韵)
我是文坛高手客,
周知今古瑞昌人。
升华往事文章著,
瑜撰先贤笔得神。
1,得神——1.谓得到神灵(降临)。
2.谓得其神韵,形容逼真。 3.犹得意。 4.中医学名词。谓有神气。
综合知识,高度自信文化新时代,武侠故事,也因为这些诗文的隽永深刻,而增添了许多魅力,让武侠迷久久留在心中,难以忘怀。欲知易和尚风流传闻,且待下集分解。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能得到诸位先生的大力支持!给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让详实史料的演绎与发酵,使我追求一种抒情的延展。我采访的那些人物太重要了,大都是瑞昌当代史的知情者。心怀感激,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周升瑜于2022年5月6日撰写于瑞昌
微信号:15079254821
在百度输入(周升瑜)三字,就可以看到我好多文章。
——第三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