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户室股事之股市折磨人

(2016-03-28 15:56:18)
标签:

财经

黄智华

分类: 大户室股事

大户室股事连载之三十

 

                         大户室股事之股市折磨人

 

                                黄智华

 

      本周一大盘冲高回落,在外围市场如港股等停市下,A股呈观望情绪,市场担心担心每个月下旬大跌“魔咒”出现。这样的市道挺折磨人的。

     大盘从2015年6月见顶以来,到每个月下旬沪指往往出现至少一次大跌。

     今年3月下旬能否摆脱去年6月见顶以来每个月下旬大跌的“魔咒”,是大盘能否见底回升形成阶段强势甚至中期强势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个月的下旬如同一个交易周末段和一个交易日的尾段,其强弱体现的是市场对后市的信心。

 大盘短期如果有效站稳3000点,特别是如能出现一次放量大涨,或能化解大跌“魔咒”,成功突破后即使调整,估计回探的空间或有限。

      以往大跌的“魔咒”往往出现是市场走高或下跌势中,而大盘近期自动调整一周,或能代替“大跌”。

     上周大盘5周均线上穿10周均线,不管“魔咒”会否出现,大盘存在反复走稳形成抵抗支撑的基础,下跌或反而会带来低吸机会。

 

                                       壬寅见冲克

     3月21日为上周最高点,该日为壬寅日,之前我说过,猴年庚寅日、辛卯日、壬寅日等时点,与猴年丙申年天干地支相克冲,可关注其效应。

     3月21日壬寅日,日天干壬与猴年丙申年天干丙,形成壬(水)与丙(火)相冲,而日地支寅与猴年丙申年地支申,形成寅(木)与申(金)相冲,所以3月21日构成日与年天干地支均相冲的效应,结果冲出了高点,并导致之后几日有所走软。

     壬寅日在猴年丙申年是需要关注的时点,或许形成阶段循环周期转折点效应。

     以前我分析羊年乙未年五行效应时指出,丑日和丑月与未年,形成丑未相冲,丑冲未太岁,以水冲克火冲犯太岁,所以丑日和丑月股市往往出现下跌,特别是形成干支均相冲的辛丑日,辛丑日在羊年乙未年往往形成阶段循环周期转折高点效应。

 

                                          股市就是折磨人

      大户室的李生继续持有银行股、券商股,部分高抛低吸,本周一低吸一些,上周初拉升时抛出了黄金股和有色金属股,他说拉升时量能不足宜抛出,调整再低吸,并参与一些高送转概念股的操作。

     善于短线操作的陈姨近期反复炒深圳本地股,以及上海本地股,她说深圳和上海本地股近期相对活跃,明显有资金介入。

     另外,她紧抓住券商股和高送转(包括除权)概念股的龙头品种,如3月21日启动时买入西部证券和豫光金铅,上周三和周四拉升时抛出,赚了一笔,上周五它们出现较大跌幅,本周一继续走弱。

      她说,在目前市场总体推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把握市场持续性强的热点板块,如近期的券商股、沪深本地股、国企改革概念股、高送转概念股,并且要抓住其中的龙头品种,因为热点板块拉涨时,龙头品种往往领涨形成持续涨停效应,而其他品种涨幅不一定大甚至还下跌。龙头品种拉涨幅度往往较大,但回撤空间也大,所以也要见好就收。

     近半年一直持有国债的梁伯偶回证券部看看,但因2015年炒分级基金B大亏后对股市仍心存戒心,不敢重仓持股。他说,如果2015年不炒分级基金B,2014年以来就不会亏钱。

     他见近期个股炒作较热,终于也忍不住下单买了些,结果次日股票下跌而被套。

     陈姨对他说,在目前市场信心未稳下,个股行情持续性有限,不宜追涨,要买也应在调整下来走稳时买。

      黎大叔有几只题材股大盘调整时还大涨,但大盘翻红时这几只股反而下跌,气得他连说这市道真搞不懂,抛了可能会继续走强,错过赚钱机会,不抛又怕跌,股市就是这样折磨人。

     李生对他说,这要看市道,如果市场处上升趋势,可持股不动,直到趋势扭转,而缩量波动,市场参与意愿不足情况下,拉升特别是缩量拉升就要抛出。如果股票估值较低或有发展前景可不理会短期波动。

   (本文仅分析市场特征和可能的变化特点,不构成市场预测,不作为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多黄智华的文章和著作介绍详见黄智华新浪博客首页:

http://blog.sina.com.cn/aaa8aaa1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