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梦中的“桃花源”

标签:
旅游黄智华文化 |
分类: 行者大道 |
近期我到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度假,享受蓝天白云、海浪沙滩、躺在沙滩上,任凭海风的吹打,身心无比的放松,这就是乐道。特别是蓝天白云,这是正常人居的必要条件,度假近一周时间,我也做了一回真正自然的人。
海陵岛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被誉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海陵岛从2005年起到2007年连续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
海陵岛位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端的南海北部海域,距阳江市区20公里,是广东省第四大岛。1992年6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陵岛上设有海陵、闸坡两个镇,原籍人口约有8万人。
海陵岛的风光独特,旅游景点主要以闸坡镇为主,是广东较著名的度假胜地。海陵岛总面积108.8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40平方公里,浅海滩涂9800公顷,岛岸线141.7公里。海陵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海岛。
海陵岛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岛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大角湾、马尾岛风景区、十里银滩风景区及金沙滩风景区;1994年5月,海陵岛又被列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海滨旅游区。
适当逃离受污染的都市,寻找梦中的“桃花源”,享受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双城而居,将成为潮流。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由于自然环境恶化而引发的人口迁徙潮。
据媒体报道:
2014年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在北京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根据过去一年多所发生的移民情况,中国环境问题的加剧成为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的重要原因。
显然,这是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城市疯狂扩张及社会管理失序共同酿造的后果。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型城市最早爆发出了这种深层次的矛盾。在过去的两年,中国人谈论最多的是天气。2013年,中国境内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相继发出红色警报。
空气质量问题频发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从而催生出一个新群体——“环境移民”。
作为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形成了一个有趣的迁徙现象。当数以亿计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寻找工作,加入生机勃勃的城镇化热潮时,城市的新兴阶层却选择逃离大都市,寻找梦中的“桃花源”。
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背后,暗藏着的是城市化进程中所衍生的负面问题。人们对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费用不断上涨以及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压力深感不安。逃离,从某个层面上说是在对所生活的城市的“用脚投票”。
中国“环境移民”出现了群体的分野。他们兵分两路,一个群体移向海外,去国外吸“纯氧”;另一部分依然留在中国,但迁移至环境尚未受到大规模污染的地区。
据研究机构对国际上主要城市PM2.5值的随机抽查,发现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的大城市,其PM2.5最高值均比中国东部或中部主要城市的要小得多。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革命和资本原始积累,并且均在环境保护方面投注了巨大的成本。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富裕阶层纷纷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移民型国家,或者其他一些环境宜人的欧洲小国的重要原因。中国富人阶层希望在享受都市繁华和优厚福利的同时,坐拥优美环境和新鲜空气,这几乎成为了“环境移民”的理想生活方式。
那些依然留守在中国大地上的“环境移民”,他们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知识,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主,由于无法忍受大城市拥挤的生存空间和糟糕的空气,毅然逃往云南大理、海南三亚、山东威海、广东珠海等环境宜居、人口总量相对较少的中小城市。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商人、艺术家、媒体从业者、酒吧老板。他们有的卖掉自己在大城市的产业,带着行李箱和家人,买上飞机票,到小城市“扎根”;有的则保持试探和观望的态度,两地往返,过着“双城记”式的生活。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试图逃避污染和肮脏的环境,以及大城市的冷漠和物欲。
黄智华太极大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