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坐上“末日”的“诺亚方舟”

(2012-12-15 09:37:09)
标签:

文化

股票

世界末日

末日

杂谈

分类: 易理时运

          坐上“末日”的“诺亚方舟”   黄智华

因为“玛雅预言”,2012年成为一个“奇特之年”。传说中“世界末日”(12月21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日前,一条有关“末日假期”的微博引起了众多评论,成都一家网络公司因“世界末日”为由,给员工放假两天。

有法师指出,此一世界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太阳系的小星球,你可以藉你的善根而转生他方世界,继续修行。所以,此一世界的坏灭,并不等于走投无路,山穷水尽。

我认为,“世界末日”在目前只是一种“传说”,在有生之年是不会发生的。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预言1999年太阳系八大行星组成了十字架,会给世界带来末日,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为什么人们对“世界末日”这么恐惧,主要还是人们觉得这个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太多了,“末日”随时会来临,人类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担心核大战爆发,人们生活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看来“世界末日”即使是存在,也是人类自己所造成的。

在“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之际,倒不如趁这着个机会去反思一下人类自身,这就是“末日”带给我们的意义。   

“世界末日”倒不如说“末日之年”,因为今年的确出现不少罕见的自然灾害,地震、强风暴雨、海啸,以及地缘争端等等。

笔者年初时说,“壬辰”水龙年,“辰土”中藏水和木,风为木气,加上按立春四柱分析,壬辰年总体特点是木水旺,水旺且风大,股市总体不景气。

早前也说,2012年是60年一遇的“壬辰”大水龙年。历史上壬辰年不少年份是多灾多难之年。今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台风“达维”、“苏拉”也先后于8月2日晚间到3日清晨在江苏和福建登陆,影响十余个省份。

笔者8月中旬时曾指出,今年公历10月8日至11月6日为“庚戌”月,月支“戌”与年支“辰”相冲,需要注意。结果10月28日晚美国遭受飓风“桑迪”的袭击,就像是世界末日来临。10月28日为壬戌日,戌月和戌日两“戌”冲年支“辰”,引发太岁“辰”龙大怒,“戌”为西北,为美国方位。

12月21日“末日”为壬辰年壬子月丙辰日,在五行上,壬子为水,辰土藏水木,丙为火,当日的特点是“水”旺,辰日与年支辰“自刑”,如果出现“末日”的话一定是“水”引起的,而且注意东南、西北、北方。但该日为“冬至”,所谓阴气至极,阳气始生,反而是新曙光的出现。

壬辰年是一个大转折之年。其实,如果将壬辰两字加上女字旁,就是妊娠,指女人怀孕,这是一个既痛苦也是喜悦的事,因为将孕育出新的生命。壬辰年的阵痛将会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

对A股市场来说,今年是2007年10月大顶以来的5周年,是调整的“末日”之年,“末日”过后迎来了新生,“末日”所在的今年12月不是迎来了大涨吗!A股在12月21日“末日”之前出现大涨,这反而是暗示着“世界末日”不会到来。

近几个月,笔者反复指出今年11月是5年调整的周期转折段,有望形成周期转折低点,事实正如是。经过近期的持续大涨反而应关注12月21日“末日”对股市的效应。

A股12月以来见底形成持续强势,除了国内经济面逐渐出现积极的变化等影响外,全球流动性泛滥是重要原因。美联储9月份宣布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后,目前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流动性泛滥下,资金寻求出路,尤其青睐于最具投资价值市场之一的中国资本市场,香港市场尤其是中资蓝筹股无疑成为外围资金流入的最好标的。

美联储9月份宣布QE3政策后,香港市场的中资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见底出现上涨,至今不少涨幅40%甚至以上,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内地银行股的走稳。

美联储推出宽松措施,这将使全球货币呈泛滥之势,这全球流动性泛滥就如同“水灾”,制造“末日”,应对这“水灾”,投资资产类、资源类的蓝筹股就是坐上了茫茫股海中的诺亚方舟!

 

(黄智华是旅行作家,财经作家,佛、道及易学、武学文化学者,武当功夫传人、“太一逍遥派”掌门,广州太极拳、广州武当功夫传播者,第一代证券投资分析专家,自然节律派股道理论体系创立者,著有《大道行踪》、《我要做股神》、《八卦时空律》、《赢的顿悟》、《周期波动节律》、《如何判断牛市和熊市》等书,交流邮箱:aaa8aaa@yahoo.cn,黄智华太极大道博客:http://blog.sina.com.cn/aaa8aaa168

本文发表在《投资快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