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011-04-12 20:11:34)
标签:
比较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教育 |
分类: 高中化学 |
一、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
1.
2.
3.
4.
5.
6.
7.
8.
9.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说明: ①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 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 而单质的活泼性:O2< Cl2,N2<Br2。 |
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
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
⑤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金属为不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的为不活泼金属,氧化性弱的为活泼金属)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
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
④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将金属氧化成高价的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氧化成低价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⑤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单质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阴离子还原性强的为非金属性弱,还原性弱的为非金属性强)
注意:学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只是要抓牢两条知识链
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