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最后一公里
驹里,是哈萨克语“山羊”的意思,所谓冰碴驹里肉,就是吃了初雪后挂着冰碴草的山羊肉。初冬的山羊经过冰碴草的洗礼,成为大补的美味上品。

每年初冬来临,在新疆,把当年生,约8—9公斤小山羊屠宰后用水清炖,因为这个季节,气温约在0度左右,山羊又称“驹里”,所以叫“冰碴驹里”,它可谓新疆人胃里的一根神经。
冬天,没有冰雪,就没有了氛围。按新疆哈萨克人的说法,入冬后最好的盛宴当数“冰碴驹里”。

吃驹里很讲究的,先①要“未婚”的小山羊,②要选跑得最快的,③要当年的小羊,④要现场宰杀,⑥要现场开膛,看是否吃的是青草……
山羊是羊群中的探路者,喜欢到悬崖峭壁上吃草,而越是陡峭的地方,越是生长着众多药用植物。这样山羊在果腹的同时也摄入大量中草药,牧民们都称山羊肉为“药肉”。

初冬季节,寒风凌厉,草原上到处是冰碴,拱开冰碴觅食的驹里羊因此而得名。到了秋季山羊长得膘肥体壮,这时的肉,口感是脆的,不膻、而且比绵羊更加鲜嫩可口。

现在驹里以瘦肉为主,肉质很紧。一般是将羊杂和羊肉一锅炖下,清水煮熟。也有人将羊腿留下包饺子,吃了羊肉、羊杂,在煮肉的锅里煮饺子,那滋味,美到心里了。还有配上馕或者“锅盔”,那滋味……编现在口水已经掉了三尺了……

怪不得,在其他时间段里,人们是不吃山羊的。因山羊不同于绵羊,其他时间山羊的膻味很重。山羊擅长爬山,绵羊去不了的悬崖峭壁它可以自由攀登,因此能吃到更加鲜美的草料、能喝到更加清爽的泉水。所以人们形容“喝的矿泉水、走的黄金道、吃的中草药”也指山羊。

主家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俗,把羊头脑门上的肉割下来给贵客,以示尊重;把羊耳朵给年龄小的客人,已示听话,然后将带骨的肉削下来,送到每个人的嘴里,不准用手接。

每年初冬来临,气温约在零度左右,正是吃驹里的时间。周末朋友相聚在农村,喝酒、吃肉、聊天、爬山、晒太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张嘴,还有交友、锻炼,养生之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