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子肉,是新疆维吾尔人的一种特色美食,乃大锅清炖羊肉的袖珍版。制作时,将羊肉和胡萝卜切成小块分成等分,分别放在一个个瓷缸子,置于炉子上,煮熟后撒些盐巴即可食用。这种缸子在一个上世纪80年代以前,家家户户十分常见,多用来喝水和饮酒。
缸子肉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迄今有半个多世纪历史。据网民“西域浪子”先生介绍,他最近去喀什七里桥吃缸子肉,一位花白胡子的维吾尔大爷用流利的汉语告诉他一个故事。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们公社动员广大社员兴修水利,在工地上大家吃的非常简单,上级领导就派人买了许多羊和胡萝卜到工地上慰问大家。可到了工地上就傻眼了,做饭的大锅就那么几口,怎么样才能让那么多眼巴巴的人把这几头羊肉都吃上,还要速度快呢?一位维吾尔干部看着大家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的,平时在工地上用来煮开水或熬粥的缸子,灵机一动,他让做饭的炊事员按人数把羊肉切成等分,一人一块羊肉和半个胡萝卜,再给些盐巴,一起分给大家。让大伙在野外拾上一些干柴,点上火自己煮肉吃,如此皆大欢喜!
由于那个年代经常有大生产运动,这种吃法也渐渐在喀什地区流行开来,并传遍新疆。

图片源自资料
现在吃缸子肉,原料稍微丰富了些,里面有时候会放一些“豆中之王”的鹰嘴豆。吃缸子肉的主食是馕,缸子肉煮开后,将肉块夹在另外一个盘子里,将窝窝馕或包谷馕掰开泡在缸子里,等馕酥软后就可以随意享用了。还有,缸子肉刚从炉子上拿下后,捞出肉块,然后在缸子里打上鸡蛋花的。无论怎样,新疆维吾尔人在做这些美食时是绝对不会有额外的调料和添加剂的,信仰和理念决定了他们饮食的的天然型。
喝水的大瓷缸从上世纪80年代就渐渐退出了家庭的舞台,可这缸子肉却流传至今,成为新疆人喜欢的一道美味。它凝聚着前几辈新疆人在艰苦卓绝的创业年代,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和情感,它和团场、军垦农场的“铁锹餐”以及克拉玛依石油基地大会战的“凉皮子”一样,从半个世纪前走来,还将走向未来!(
作者:雷将)
2014年2月28日夜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