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灵壤博乐
炒米,在中国的许多民族中都有这种美味,只是选材、做法和味道略不相同,蒙古族的炒米可谓别具一格,被称为“蒙古炒米”(蒙语:胡列补达),是蒙古人的主食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牧民们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米。因为炒米是他们的传统食品,在蒙古族家庭中,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炒米。“蒙古炒米”味美耐饥,吃法简便,蒙古族同胞有“暖穿皮子,饱吃糜子”之说。
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个草原民族,长期征战、年年迁徙,炒米成为他们旅途的必备食品之一,也是家庭待客的佳肴。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其强大的后勤补给之一就是人人携带炒米。日常生活中,牧民们出牧、行猎,炒米是必备的食品,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今。
蒙古炒米传统的加工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的脆炒米和硬炒米,经过泡、蒸(或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
脆炒米的做法是把糜子浸泡,也有的用温火煮到一定程度,使米泡胀;然后拿出晾干,再倒入锅中翻炒。有的在铁锅里放入细沙,待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这样炒制的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硬炒米的做法较为简单,不放沙子,也不用泡水,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现在人们碾米的工序也先进多了,有专门的碾米机,倒进去几分钟就可以完事,完全不必费劲地一下下去糠皮,选炒米。
炒米易于携带,便于保存,蒙古人吃炒米,讲究多种食物搭配。炒米有三种吃法:泡、煮、干嚼。清晨,牧民放牧以前,用滚烫的奶茶,泡上一碗炒米喝到肚里,浑身是汗,顿觉精神倍增。放牧时,牧羊人带上炒米,炒米里加上一把炒熟的黑豆或黄豆,还是极好的干粮。炒米即使干嚼,也是越嚼越香,很有滋味。居家待客时,放在碗里的炒米,倒上喷香的奶茶,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也被泡软时,就要喝干碗里的茶,再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糖拌着吃,甜酸适中,香咸可口,味道尤佳。以上是脆炒米的吃法,硬炒米可以煮肉粥或干饭,那又别有一番滋味了。
现在,蒙古炒米已经从牧区进入了城市里寻常百姓家 ,而且市场上也有卖的。(雷将综合)
2013年12月12日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