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吾热孜”,nawriz一词源于波斯语,意为“春雨日”,是“初春”、“新年”的意思,这一天就是纳吾热孜节。它是我国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民族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风俗习惯举行庆祝活动,历史上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对纳吾肉孜节尤为重视。

纳吾热孜节一般在公历3月21日前后,即农历节气的“春分”,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活动沿用相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因此,将这一天定为春节。春天开始的第一天当日,男女老少都身着一新,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歌颂丰收,祈祝来年丰收,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热孜饭”。


哈萨克族在做这种饭的时候有许多讲究,至少要用七种原料,如小麦、大麦、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盐巴等,把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样的纳吾热孜饭。做这种饭时不宰杀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和冬宰后贮藏了一个冬天的熏肉,并尽可能做得丰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在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唱纳吾热孜歌,吃纳吾热孜饭,开展集体性的节日活动。
柯尔克孜族人把这一天里吃的饭叫“阔缺饭”或“冲阔缺”(丰盛粥),所用的原材料和哈萨克族的类似。他们是用小麦、盐、包谷、青稞、肉、葱、奶油等七种以上食物混合煮熟而成。人们一边吃着它,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祝愿来年富足有余,平安幸福。
新疆塔城的古丽米娜介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纳吾热孜节日那天,城里人是亲朋好友互相走访,纳吾热孜饭都用肉汤熬成,营养更丰富,口味更佳。另外,只要时间允许,平时妈妈们都可以为嘴馋的孩子做纳吾热孜饭的。(文雷将、图片来源资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