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尔克孜族的马奶子酒

标签:
马奶酒柯尔克孜族饮料 |
分类: 新疆美食 |
据史书记载:古柯尔克孜人"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传说柯尔克孜英雄玛纳斯行军打仗时,其部众主要也是以乳肉充军粮。柯尔克孜族以滋养牛、羊、马、骆驼、牦牛提供生活所需的肉和乳,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奶、乳制品,小麦、青稞、蔬菜在他们的饮食中只是辅助食品。夏秋季,他们主要的饮食为鲜奶、酸奶酪、奶皮子、奶油、肉食和面食。冬春季,主要饮食是肉、酸奶疙瘩、酥油、面食等。他们一年四季皆离不开奶茶。柯尔克孜人进食时,面前铺一块餐布,不论多少人皆围在餐布周围盘腿而坐,共同进餐。人们说柯尔克孜人的毡房有多大,餐布就有多大,以形容其食品之丰盛和待客之热情。
马奶酒金秋,当你来到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牧民家里做客,主人首先献给你的就是一碗乳白色的马奶酒。
马奶酒是柯尔克孜人夏秋季招待客人的上好饮料。按柯尔克孜人的习惯,在夏秋两季如果毡房里来了客人,主人不用马奶酒招待,就会受到邻里的耻笑和谴责。
每年从7月份开始,是柯尔克孜人由冬牧场转到凉爽的夏牧场的季节。这时的夏牧场草茂水足,是牲畜抓膘育肥的好时候,也是牲畜产奶最多的时候,此时也正是牧民们加工奶制品的大忙季节。他们将牛奶、羊奶除鲜喝外,加工成奶酪并做成奶干,以备冬季食用,将马奶加工成上等饮料马奶酒。
马奶酒制作较简单,把刚刚挤下的新鲜马奶放到专用的羊皮口袋里,吊在毡房的墙壁上,用一根特制的木棍在里面搅拌,促使马奶产生高温,迅速发酵。发酵后的马奶"味似甘露,香凝醴泉",这便是醇香可口的马奶酒。马奶酒是一种乳酒,酒味没有葡萄酒甘甜,酒性也没有白酒那样辛辣,而是辣中带酸,并伴有奶香,酒性温和,一般含酒精只有10度左右。柯尔克孜人喝马奶酒,像汉族某些地区茶友品茶一样,边谈笑边喝,慢慢品味。马奶酒后劲很足,如果猛饮或饮用过量,也可醉倒人。初到草原的人往往被马奶酒的醇香所倾倒,猛喝狂饮,以致醉倒后数日不起。马奶酒不但是一种清凉饮料,可去热止渴,而且可以充饥。如果你长途跋涉,又饥又渴又累时喝上一碗马奶酒,会顿感疲劳尽消,精神振奋。马奶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患慢性肠胃病的人有一定疗效。特别是马奶酒由于发酵而减少了奶中的大量脂肪,可以使人开胃健脾。柯尔克孜人说"好马吃千斤草,行万里路;人能喝40皮袋马奶酒,才能称其为英雄"。从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夸张中可以知道,马奶酒对人的身体确有裨益。
柯尔克孜人制作马奶酒和饮用马奶酒,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一个正在搬迁的小部落,经过一天奔波之后,晚上在一个山口草地上住了下来。人们又渴又累,争着从马背上取下大块的马肉和羊皮袋中的马奶食用。有一个牧民打开了自己装有半袋子马奶的羊皮袋,突然有一股清馥的酒香扑鼻而来,使他感到一阵清爽。他赶快把同伴叫来,把袋中的马奶倒在几只木碗里。开始人们小心而胆怯地尝着,后来他们被这香气四溢的马奶酒所吸引,一个个都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喝完这马奶酒后,人们感到既清爽可口,又解渴消乏,长途跋涉的疲劳和困倦一点也没有了,一些喝得多的人脸色泛红,容光焕发,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这时,一些尚未喝够的人忙去打开自己装马奶的皮袋,但他们袋中的马奶依然如故,没有一点变化。他们以为这个羊皮袋是"宝袋",就给它又装满一袋马奶,行走时,由骑手心翼翼地抱在怀里。但几天过去了,这个袋中的马奶再未发生那样奇迹般的变化。正当人们大失所望的时候,另一位牧民的马奶袋中又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这回,聪明的牧民们并未急着喝光那人们垂涎的马奶酒,而是在一起仔细研究着它由奶变酒的原因。
他们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之后发现,这两次装马奶的羊皮袋都是挂在马镫附近的,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不停地踢打在奶袋子上,使奶在袋内发热发酵而变成了酒。为此,他们做了试验,将一羊皮袋子鲜马奶放在草地上,几个牧民轮流每天用脚踩上一阵子,几天之后再打开羊皮袋,鲜马奶真的变成了清香醉人的马奶酒。
就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柯尔克孜草原。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由脚踩的办法才改成用木棍搅动,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马奶酒虽好,但可惜只能在夏秋季才能制作饮用。到了冬春季,没有鲜马奶,也就没有马奶酒饮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