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文章成稿于2006年,那年马贵林师傅就要退休,我去广播电视厅采访,他给我亲口讲述了新疆拉条子的起源。时至今日,众多权威媒体也最终采纳了这一说法。
新疆的拉条子,俗称拉面,它是我们新疆当地的一种快餐,最早起源于山西。山西的面食以其品种之多和记载历史之悠久,堪称世界之最。
而通过古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古称西域),并成为这里主食之一的,也就是山西的手工拉面了。现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商业圈里,还有个人所共知的地名——“山西巷”,它就是1949年以前,山西的“骆驼客”聚集的地方,因口头相称,这个地名的叫法就延续下来。
拉面,山西人叫“把子面”或“荠字面”,河北一带叫“伸面”,新疆人过去把它叫“捋面”,或者“拌饭”,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才形象地称呼它为“拉条子”。
拉条子面的制作方法,在我国北方几乎差不多,仅仅是在面上的“浇头”有所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吃法,在北京、河北一带,浇头主要是“酱和哨子”;山西是“拌酱菜”;在新疆主要是拌菜,菜是菜,面是面,菜炒出来后再和面拌在一起吃。因菜的品种不同,而演变出各种叫法,什么“芹菜拌面、韭菜拌面、白菜拌面、过油肉拌面、土豆丝拌面、西红柿拌面、大杂烩拌面、西红柿鸡蛋拌面......”等几十种。
新疆人吃拌面用是大盘,在我们这里不论男女,要加面的话,加的这份面是不要钱的,在全国也就我们新疆是这样的了。至于这种风俗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已经无法考证!
新疆的面食技艺主要来自山西,而把拉面技艺发扬光大,在我们新疆生根发芽,又自成一体的,应该是来自内地的回民同胞。由于和汉民族的频繁交往,他们把内地先进的饮食文化引入新疆,并进行了清真加工,他们成为了新疆本地民族饮食的推动力。现在乌鲁木齐有36家从1949年以前延续下来的回民清真寺,比如陕西大寺、青海大寺、兰州寺、徐州寺、遂远寺、北方寺、巴里坤寺......等,都证明新疆这个中亚贸易的枢纽,因内地回民的大量迁入,而使新疆的清真饮食文化得以空前的发展。
现在的新疆拉条子已经不是哪个民族的“专利”,已经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的主食之一,它的吃法也在发生多样的变化,比如拌面,根据浇头的不同,更衍生出鸡肉拌面、鸽子拌面、牛肉拌面......还有西式拌面等,品种也日益丰富了。(雷将写于2006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