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未来》三周年人物回访之何伟峰在速食时代挣扎的《小胖妞》

标签:
何伟峰《小胖妞》动画商业化导演工作室 |
分类: 人物 |
三年前,何伟锋凭借毕业作品《小胖妞》一鸣惊人,随后不少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但大部分公司都因为他一心想做《小胖妞》系列而打了退堂鼓,唯有广州市毓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受这个要求,为其提供资金和平台。而何伟锋也脱离了独立制作动画的队列,正式迈入动画商业圈。现在他正带领着一支有30多名动画人的队伍创作《小胖妞》系列动画。
文 / 贰贰 图 / 受访者
赢未来三年前接受采访时,你曾说,独立做《小胖妞1》,很多有趣的桥段无法完成终致舍弃,那时候很无助。但在进入公司前,你并没有组建工作室,为什么?
何伟锋
这主要是学生时代团队合作经历造成的错觉。在进公司前,我一直觉得团队合作是很不靠谱的。因为除了老师外,大家年龄相近,傲气相当,没有谁愿意当下手,这样就很难做到分工明确。这方面经验的缺乏导致我在处理团队关系时,显得稚嫩与不适应。
赢未来 稚嫩与不适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何伟锋
在公司,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分工都十分明确,但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的经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停留在原来的学生时代的思维,不习惯于直接指派工作。那时候会担心,所有事情都由我决定好后再分派下去,同事会不会缺乏参与感?会不会觉得我独裁?
赢未来 那你是如何适应导演的工作的?
何伟锋
犯错,然后总结。刚出来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只是个毕业生,总想着应该谦虚一点,多接纳别人的意见。有时候明明发现同事做出来的并不是我想要的效果,但还是会让他通过,毕竟他们也花了那么多心思和时间。我还会想,可能这个效果也不错。事后再看,片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走样的,就非常后悔,觉得自己的心软才是不负责任的。而且,不是每一次失误都可以补救,例如定格拍摄《小胖妞4》榴莲怪砸烂洗衣机和铰烂沙发的场景,假如当时没把好关,剪辑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话,是不可能重来一遍的。类似的问题出现多了,就会思考原来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慢慢地就得出了结论:如果我希望片子有我的想法和灵魂在里面,如果我希望片子更有个性,那么,作为导演,有时候我就必须要表现得独裁一些,即使有些决定别人并不看好。因为创作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要做出能够表达自己想法的东西。若是每个人的意见都接纳,出来的东西就是“四不像”。
赢未来 也就是说,在内容方面,你有100%的话事权?
何伟锋
在创作方面,可以这样认为。当然也不是完全受我控制,例如在涉及到一些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的内容时,我必须按要求做修改。我们在制作的时候放得很开,有时候可能会过界,公司审片的时候就会提醒,有些内容是必须要修改的,例如榴莲怪铰烂国内某动画品牌形象公仔的桥段,片子送审后才做了打马赛克的处理。
赢未来最初的惊艳过后,外界对《小胖妞》系列的评价似乎打了折扣。某动画杂志社主笔评价《小胖妞》是“亮点在运动技法上,但其后的系列有速食化嫌疑,且多了丝迎合的意图,风格不似原来那般强烈”。
何伟锋
个人作品永远都是风格最强烈的,后来的《小胖妞》系列的确存在风格弱化的趋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周期问题。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做《小胖妞1》,从写剧本、分镜、拍摄、剪辑到最后的配音、配乐,全部是自己一手包办。做《小胖妞2》和《小胖妞3》的时候,虽然开始团队工作了,我不再事事亲力亲为,但从头到尾都有跟进,因为那时候每一集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磨,而且团队很小。但从《小胖妞4》开始,每月播一集,此前,单是想创意,我就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其次,周期急缩了,团队必然要骤然变庞大,然后分工愈加细化。所以,分镜我无法自己画,配音要外包……我能做的,只能是尽量控制,让各个环节趋同,但毕竟是30多人合作下的成品,肯定和以前有区别。
赢未来 弱个性、多迎合、速食化,这些是动画商业化的必然代价吗?
何伟锋
也不一定,主要看动画片的定位。国外也有一些个性非常强烈的商业动画。综合国内的情况,我觉得,独立动画不求大众喜爱,只为自己追求。商业动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独立动画那样个性强烈,毫无顾忌地表达。既然商业,就意味着你要获得大部分人的喜爱,一定程度上确实会限制你个性的发挥。至于速食化,我觉得这个是大环境的问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观众越来越缺乏耐性,喜欢直接粗暴的刺激和娱乐。
赢未来在儿童节档期,国产动画影片《魁拔II》、《潜艇总动员3》以及《辛巴达历险记2013》扎堆上映,但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方面,都不敌《疯狂原始人》。你觉得中国动画界存不存在这样的土壤或可能性:像《疯狂原始人》一样用六年时间研发技术,两年时间去制作?
何伟锋
目前来说,我认为不可能。公司刚开始要求每个月出一集《小胖妞》的时候,我很不适应,但既然进入了这个圈子,就不得不强迫自己去适应,因为在“时间”背后隐藏着的更多是资金、人力和技术等元素。有时候,我们也想辩白,不是我们没有耐心,而是时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前阵子我看了某个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挺形象的。国产动画现在大部分的制作公司或创作者还处于解决“温饱”现状,能吃饱是第一位的。饿极了的人就会疯狂地觅食,所以急躁;相对裹腹的,会从容一点,区别只是吃相上的好坏。而好莱坞动画已经到了讲究营养、餐厅仪态和饮食文化的阶段,两者不可比。像《疯狂原始人》这类动画片,不是简单地说花的时间长了,所以就好了。他们可以做到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是有成熟的电影商业圈、制作工业化环境以及艺术的良性循环作为基础的。反观国产动画,这三方面都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摸索的阶段。就像每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都会学大人穿衣打扮,国产动画也在模仿日美的,但你总不能把大人拿来和孩子相提并论吧?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