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游泳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大放异彩,竟惹来国外媒体质疑她使用违禁药物。澳大利亚广播电台主播记者本奈特更认为目前的检测结果不足以证明叶诗文未服用禁药,一时之间谣言四起。奥运来了,谣言也来了,面对各路消息及“标题党”的轰炸,咱们可得hold住了,虽然真真假假分不清楚,但我们要淡定,小心中了“谣言”的招!
图文/莫丽思
孙杨vs朴泰桓:媒体造成的口水战?
奥运泳池向来是一个热门的夺金之处。然而,伦敦泳池大战尚未爆发前,泳池名将朴泰桓就和孙杨来了场隔空“口水战”,其“硝烟”弥漫,不亚于真正的赛场。日前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的“朴泰桓:孙杨来奥运是个错误,只为衬托我而存在”一语,可谓这场口水战的导火索。事实上,两人的隔空“口水战”只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误解制造出来的幻象,“赛前朴泰桓称孙杨来奥运是个错误”亦不属实。
日前某国内网站体育频道刊载了一则以“朴泰桓:孙杨来奥运是个错误,只为衬托我而存在”为标题的文章,此文一出,全国上下舆论哗然,并被广泛转载。该文中写道:“训练结束后,朴泰桓接受了《京乡新闻》记者的采访,他称目前他正在加强自己的秘密武器‘海豚踢腿’的练习,孙杨与他并不是在争夺奥运金牌,而是在争创世界纪录。但孙杨选择来伦敦挑战他就是个错误,因为孙杨只能衬托出他的速度。”但现在看来,这应该是该网站编辑翻译有误,曲解了韩国媒体的意思。朴泰桓在接受韩媒采访时,提到自己并未过多在意400米自由泳对手孙杨的挑战,“重要的不是与孙的竞争,而是与自己纪录的挑战”,同时提到“孙杨做了非常错误的选择,从根本战术战略上就有问题”,但并没有说过任何有关“孙杨来奥运是个错误,只为衬托我而存在”的话语。“狂妄”这顶帽子,朴泰桓戴得的确有点冤枉了。
喻丹vs媒体:谁的眼里只有金牌?
“同样是中国选手,易思玲得了金牌,喻丹得了铜牌,但得到的待遇却天壤之别,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CCTV连一个对准喻丹的特写镜头都没有。当记者采访完易思玲,想起喻丹的时候,她已经悄然离开,在这个不懂得尊重的国度里,除了金牌本身,没有任何伟大。”这条微博在网上转发已超过10万次,引起了无数网民的愤慨。“唯金牌是瞻”、“让人心寒”、“中国缺乏奥运精神”等评论亦随着该微博的传播而疯狂扩散。
实际上,“国务院发的贺电上没有喻丹的名字”也不属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第一时间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得奖牌的易思玲、喻丹,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发去贺电。这位伦敦奥运首铜的获得者也不是“悄然离开”的,她接受了多家中国媒体的采访,之后中央电视台、多家新闻门户网站都采用了关于她的报道,包括新闻发布会、个人专访和对喻丹的教练的访问。
尽管也有网友提出“不要偏听偏信”,但与原微博相比,这种声音实在太微弱了。赞扬非金牌得主运动员的声音的关注度远远比不上上述不实微博,只能湮没在这种负面情绪中。

刘翔vs冬日娜:乱点鸳鸯谱?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体坛从来不缺“黄金剩斗士”。观众在关注奥运会运动员的实力之余,不免也会发挥八卦本性,关心一下运动员们的感情生活。所谓关心则乱,这乱点鸳鸯谱的事情大概每届奥运会都少不了。
万众瞩目的刘翔,一直是奥运会的热点。近日,一则关于刘翔“感情生活”的微博爆料在网上被多次转发。该微博用新闻消息体写道:“刘翔开记者招待会承认与冬日娜的恋情——考虑到冬日娜的压力和自己内心的愧疚,在征得家人、孙海平和有关领导的同意后,决定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坦诚恋情。恋情公开后,冬日娜将不再做刘翔的专职采访记者。事实表明,以前一切‘谣言’都是真的。”
该微博言之凿凿,让不少网友都信以为真并迅速转发。然而,事实表明,文中的“以前一切‘谣言’都是真的”才是谣言。该博主“@出版人邢海鸟”随后发微博澄清,这篇微博是今年4月5日时与大家开的玩笑,纯属愚人节的恶搞,不知怎么又被人挖了出来并大量转发。
然而这条澄清说明的微博似乎也不那么严肃,反而再次点起了鸳鸯谱,“刘翔不属于冬日娜,他是郎朗的”。刘翔是郎朗的?这估计要追溯到前段时间台湾媒体的一则报道。
报道中一句略有歧义的“担心刘翔和郎朗两人的婚事”,惹来网友各种调侃。而“刘翔与冬日娜在一起”的微博,让史冬鹏、孙海平等人更是“躺着也中枪”,有网友便如此调侃道:
事实上,刘翔与冬日娜没有在一起,郎朗妈妈则否认了认亲传闻。也许是乏味无聊的生活,也许是大众猎奇的心态,滋生了这样具有调侃意味的“谣言”。娱乐化的时代,下一次,刘翔又会和谁在一起?
享受奥运,远离谣言
每天早上一睁眼,电视、报纸、网络各路消息接踵而至。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时效性”与“爆炸性”往往是引路者。而在对于“时效性”与“爆炸性”的追逐中,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开放的网络平台,不小心就会成为“谣言”扩散的催化剂。由于媒体的疏忽错漏或者某人茶余饭后的玩笑话,那些假消息、臆测、片面的看法等“谣言”,摇身一变,披上“新闻消息”的外衣,在生活中自由行走,我们可得擦亮了双眼。
1、看一看:和“标题党”说再见
正常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常常是客观、理性的。面对夸大其辞、煽风点火、义愤填膺的爆炸性消息,保持一分冷静,淡定地hold住了,通读全文、追根究底才是正道。
2、想一想:保持怀疑,独立思考
尝试分析细节,寻找不合理之处。切忌人云亦云,顺手就“发送”或“转发”,成为网络推手挟持民意的牺牲品。
3、查一查:自行调查,不轻信单一信息源。
谣言大多是社会关注度高,或与群众关系紧密,容易引发共鸣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一定不止一个网站或者一家媒体报道,这既方便了我们获取信息,也提醒我们在信息交叉引用的情况下更要看清信息来源。
【消息参考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网】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