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经济学——天上真能“掉”钱?

标签:
天气预报金犁桂林京沪高铁美国国家气象局杂谈 |
分类: 观察 |
在西方经济学界,德尔菲气象定律将这种天气变化的商业价值计算得更为数字化: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7月1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第10天,高铁G151次列车行驶至山东境内时,因雷击导致故障断电,停车两个多小时,并致使其后的京沪高铁19趟列车晚点。原本指望可以躲避天气魔咒,因而选择高铁放弃飞机的旅客,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大自然的变化无常,无奈承担因此会带来的损失。
面对这一切,人类难道就真的无能为力?这样一件糟糕透顶的事,还能找到积极的一面吗?事实是,有。天气变化值多少钱?一般人并不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想不到。依靠强大的天气预报引擎,平常你注意不到的天气已经成为很多人发财的工具,唯一的风险是预报错误。
美国天气保险公司WeatherBill在不久前宣布,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从Google Ventures、Khosla
Ventures和其他几家投资者那里筹集了4200万美元资金。WeatherBill是全球第一家面向家庭和企业,针对恶劣天气提供保险服务的公司。与传统保险公司的做法不同,WeatherBill其实是把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和一种复杂的天气预报分析系统整合起来,然后向公司和个人出售天气保险单。
WeatherBill的理念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特定的区域购买一份天气保险。客户可以通过Google地图选择一个天气状况,然后选择你想要支付的天气,比如晴天、阴天、雨天或者干旱。此外,客户还可以设定预想的温度、雨雪量等指标。具体的做法是:客户登录“天气账单”网站,然后给出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里不希望遇到的温度或雨量范围。“天气账单”网站会在100
毫秒内查询出客户指定地区的天气预报,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记载的该地区以往30年的天气数据。根据气候变化做出精细的调整后,网站会以承保人的身份给出保单的价格。比如你在广州,准备下周去桂林旅游一周,可以花40美金预订桂林一周“保证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如果到时下雨,你可以获得相应保费,不需提交损失证明和理赔申请。
最低1美元,最高百万美元的保单费用,使得这一略带浪漫色彩的网站,看起来并不像一个仅供消遣的无聊之地。事实上,靠天吃饭的并非只此一家。
在中国,80后沈阳小伙金犁,同样通过买卖天气,支撑起估值千万美元的公司。他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墨迹天气”已经成为同类软件中的佼佼者,所有用户每天查阅天气合计3000万次!2009年3月,金犁拉上两个大学同学一起创业,最初只是用业余时间来开发软件,8个月后金犁放弃了诺基亚大约30万元的年薪,全身心地做起了“墨迹天气”。“墨迹天气”于2009年5月4日上线,第一天就吸引了2000名用户。
因为“天气”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德国经济议题观察家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里说,“天气在全球4/5的经济活动中都扮演决定性角色”,比如同样一场大雨,落在菲律宾的纳卯就是一场小型灾难:户外作业停滞,配电箱渗水,整个区域会因此瘫痪好几个小时;而落在德国科隆,街上的行人会涌入商店或百货公司,接下来就是一边避雨一边Shopping。
在西方经济学界,德尔菲气象定律将这一变化的商业价值计算得更为数字化: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全球气候急速变迁,“气候经济学”大行其道,人类至今都难以把握和控制天气,许多行业为此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如何降低天气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界开始利用准确的气候预报来赚更多的钱,小至便利商店的铺货、大至发电厂的设置,了解天气才是掌握商机的关键。
辑 / 芷茗 插画 / 小黑孩
(此文章版权为《赢未来》及其作者共同所有,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