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笑姐”:我也有不微笑的时候

(2010-12-17 19:57:14)
标签:

吴怡

微笑姐

亚运天使

礼仪小姐

分类: 职场·前线

“微笑姐”:我也有不微笑的时候

图文 / 黄中柱

 

  2010年11月12日晚,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恢弘大气的表演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而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一位保持微笑长达20分钟的礼仪小姐。因为一个微笑,她被网友封为“微笑姐”,她的画面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她的信息也被网友给“人肉”出来。就这样,这位普通的大一新生莫名其妙地红了,连她自己也觉得有点糊涂和不适应。她叫吴怡,一位只想做好本职工作的亚运天使。

 

 

  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大一新生。今年高考后,与妹妹参加了亚运志愿者选拔工作,并在7月22日~8月28日接受了亚运颁奖礼仪培训。经过培训考核及综合评审,吴怡被选为本届亚运会颁奖礼仪专业志愿者,还参加了10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亚运圣火采集仪式。11月19日,时隔她在网上出名后7天,吴怡在工作间隙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释疑:位置并非刻意安排


  赢未来  可否回顾一下,你当时是如何被选中作为引导艾哈迈德亲王的礼仪小姐的?选人的标准是什么?

 

    吴怡  其实,我们30位亚运天使都是在当天下午才接到通知,说要临时增加一名引领嘉宾的礼仪小姐,而我则成为了幸运儿。说实在的,入选亚运天使的人都很优秀,可能指导老师觉得我的外形条件比较适合,为人也比较稳重大方,经验也更丰富,所以才选上我。


  赢未来  在具体的站位上,导演等有没有特别的安排?


  吴怡  没有人特意安排位置,我们站立的位置都是因工作需要才设置的。本来,引领三个嘉宾只需要两个礼仪小姐,她们上台后会站在嘉宾的两旁,这样就不会被镜头拍到。后来考虑到要方便嘉宾上场,就增加了一位礼仪小姐,那她就只能站到中间,也就是我站的位置。被镜头拍到,我真的是全然不知。其实,我们的职责是负责为嘉宾递送演讲稿文件夹和引领他们走位。我们有规定,礼仪小姐不能站得离嘉宾太远,因为担心嘉宾一走,我们来不及上前引领。


  赢未来  你的爸爸是位军人,有人说,你是靠关系才能获得这个位置的,不知道你怎么看?

 

    吴怡  我觉得,他们在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这样说,对我很不公平。我爸爸确实是名军人,但靠关系获取位置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我能够被选上,凭的全是自己的能力。出名是一个意外,出名后我才被别人杜撰这些不好的东西。


  解剖:我也有不微笑的时候


  赢未来  有没有统计过,自己目前已被多少家媒体采访过了?会觉得厌倦吗?

 

    吴怡  还真没有仔细数过。前几天确实有很多媒体来采访,《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香港文汇报》、《成都商报》、广州电视台……倒不会觉得厌倦,借着采访,我们亚运天使也可以得到宣传,这是好事。我比较乐意接受采访。


  赢未来  你因为一个微笑而走红了,那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对于网友对你的赞美,你觉得这是种光环,还是压力?


  吴怡  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出名完全是个意外。我想澄清一下,这绝不是有人刻意策划的,请大家不要误会。当时我站在台上,也不知道镜头正对着自己,如果知道的话,我肯定会做得更好。其实,我觉得微笑只是一个人的表情,我跟大家一样,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并非每天都是面带微笑;另外一些时候,我也会显得比较严肃。网友的评价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压力。荣誉是因为我的走红有利于宣传我们亚运天使的工作,压力则是因为大家会时刻关注我们,我们的工作得尽量做到零失误。


  赢未来  你觉得,怎样的微笑最能打动人?


  吴怡  微笑的程度不是最重要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善良的。开幕式当天是个难忘的日子,我当时站在台上十分激动,自然而然就调动起内心的兴奋情绪了,因此才有那时候的微笑。


  期待:好好享受大学生活


  赢未来  你现在每天的行程是怎么安排的?作为亚运志愿者,你觉得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吴怡  现在每天的工作是这样安排的,如果场馆里有颁奖仪式的话,就要到现场进行服务;如果没有,就得在场馆里进行演练或休息。目前,我只希望把颁奖工作做好,把我们亚运天使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赢未来  2010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吴怡  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两件难忘的事 :一是参加高考,并考上了大学 ;而是参加了亚运会,有幸成为一名亚运志愿者。

 

    赢未来  亚运会结束后,有什么打算?对于新的一年,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期待?

 

    吴怡  我希望能回到大学,继续我的大学生活。毕竟我才大一,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希望自己在大学里能过得快乐、充实。

 

 

  [记者手记]  约访吴怡确实并不容易,每次打电话过去,电话不是占线就是没人接听。好不容易接通了,她也因为有事在忙而把采访延后了几次。和她十几分钟的交谈,从她的语气可以感受到她很疲惫;而从她的回答内容中,可以感到她已形成了一套回应媒体的基本套路。我问她可否谈谈自己的培训经历,她马上说出了“从7月22日到8月28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参加40天的专业选拔培训”这段话,而这跟其他媒体上的报道几乎一字不差。而在谈到家里人对她的影响时,她也似乎不愿多说,反而建议记者把话题转回亚运上。看来,对[于这次意外走红,这位年纪轻轻的少女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她的客套,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