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峘专栏:时代之瘾与存在危机

(2010-09-27 17:28:1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栏

“瘾”始终只是表象,而埋藏在其中的则是一种呐喊:我要如何使生活有意义?

 

在《拆弹专家》的最后一幕,新一轮的轮值倒计时中,詹姆斯那坚定的步伐似乎是一种昭告。这昭告的内容究其底为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这个故事里,抛开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抛开拆弹时命悬一线的惊心动魄,我能读到的是一个灵魂如何挣扎着要度过存在危机的努力。詹姆斯的主动回归与其说是对战争成瘾,倒不如说是对寻求个人存在感的成瘾。  

生命的意义为何,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着各不相同的诠释。对于上士威廉姆·詹姆斯而言,这意义不在厨房的水槽内,不在屋檐的落叶中,甚至不在儿子灿烂的笑脸里,而在那一个个被拆除的炸弹导线中。八百多个成功拆除的炸弹,数字铭刻在脑内,记忆如此鲜活,于是床下那些导线头,不仅仅只是纪念品,更是他活过的证据,记录着他生命的痕迹。

而在今年奥斯卡争夺中落马的又一大热《在云端》中,瑞恩·宾厄姆则做着另一种搜集——他搜集的是航空里程。这个一年有三百天在飞机上度过的家伙实际上置身于另一个战场之上。比起伊拉克的风沙,这是个更为电影观众所熟悉的舞台。而在经历了爱情的反复无常与家庭的短暂温暖之后,瑞恩也选择了回归他所属于的那个战场,重整衣衫,再次上路。无他,蓝天之上,早已烙印下他存在的意义。而那些奔波辗转,是他生活的轨迹。对工作的瘾,正是他的价值所在。

这两个故事分别经由反恐战争和金融海啸铺陈开截然不同的叙事背景,而在两个主人公的最终回归之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所埋藏最深的主题昭然若揭:我们正经历着如此严重的存在危机,以至于需要以最激烈的方式,最极端的表达,来度过这种危机。无论是对战争成瘾还是对工作成瘾,在这瘾的背后,相对应的是存在的空洞和由此引发的深层不安。如果说詹姆斯和瑞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代英雄和时代精英,他们所选择的成瘾方式,对大多数人有点遥不可及的话,那么蔓延在平凡日子里的赌博成瘾、酒精成瘾、电游成瘾、网络成瘾等等越来越普及化和低龄化的成瘾方式无不昭示着这一问题。“瘾”始终只是表象,而埋藏在其中的则是一种呐喊:我要如何使生活有意义?而如果这关于意义的问题无法即刻寻求到答案,对于意义的需要无法及时满足,则接下来,我们退而求其次,接着追问,如何使生活不空虚或者至少体验不到空虚之感?

然而,正因为这种退让,成瘾行为本身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看起来,瘾和瘾之间貌似还有了高下的差别。詹姆斯告诉儿子,只有一件东西是他真正的爱,于是,他讲起那个巴格达市中心人体炸弹的故事;瑞恩总是问听众,他们的生活究竟有多重?于是,他抚慰并激励那些沮丧的离职者,并勾勒出或者虚无或者真实的前景。于是,他们成为在大屏幕上角逐年度最佳的神话,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成功填补了空虚并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他们在做着有价值的事情。虽然,这种解决对我们的时代问题带着点欲盖弥彰的粉饰印记。

那么我们呢?如果存在危机是一种必然的宿命,如果成瘾是当下电影人所推荐的最有效的强心针或安慰剂,那么在传说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点什么,来抵御正经历的无聊和绝望?


ps:作者王峘简介:

中德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会员,荣格心理分析取向治疗师,沙盘治疗师,绘画治疗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