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是个崭新的时代,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青年人意气风发的时代。那个年代,也诞生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诗人。他们用充满激情的热血,书写了一首首歌颂祖国,赞美新时代的崭新诗篇。其中《长江之歌》的词作者胡宏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话说长江》,反应空前热烈,全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的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接着,央视面向全国征集这部纪录片的歌词,胡宏伟的作品有幸入选,成为五千多名来稿者中的佼佼者。
接着,《长江之歌》的歌声传遍祖国大地,词作者胡宏伟也是名声大振,全国各地请他作报告的更是络绎不绝。我当时兼任团支部书记,我们单位团委书记想请胡宏伟给全体青年、团员做一场报告。胡宏伟当时那么火,我们作为一个医药批发经营单位能请得来吗?其实,团委书记的想法,也是贴点边的,并不是不着边际的异想天开。胡宏伟当时是前进歌舞团的歌词创作员,而他们单位与我们单位只是一路之隔,而且我们科的党支部书记冯姨的丈夫,是他们单位的政委,我还去过他们家见过他,他和胡宏伟都住在单位所在的大院里。
就这样,团委的一名干事小焦和我俩个人,就去了前进歌舞团请胡宏伟。当时他不在办公室,我们就打听到他的住所,来到家属楼。当我们敲开他的家门时,看到的是一个30左右岁的女子。她说她是胡宏伟的爱人,胡宏伟不在家。我们说明了来意,她便把我们请到屋里。她说胡宏伟这段时间很忙,找他作报告的单位很多,然后问了我们单位的简单情况,会场有多大规模?听报告的有多少人?我俩作了回答后,她说等胡宏伟回来后,把情况跟他说一下,并要了我们单位的电话。当时虽然她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我们只能回去等待消息了。
一天两天,十天八天,还是没有等到消息,我们也没有再去找胡宏伟,这个念头就不了了之了。如果当时由我们单位的领导出面,把报告会规模扩大一下,把这次报告会从形式到内容写出方案来,再正式的邀请胡宏伟,兴许我们就能有幸听到一场精彩的报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