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派玉雕高手“扬州工”,遭遇北派玉坛新秀“岫岩工”,两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扬州玉雕大师带徒暨辽宁鞍山赠送玉料仪式今天(1122)举行,10名辽宁“岫岩工”玉坛新秀携带一块重达两吨的岫玉,正式向四位“扬州工”领军人物拜师学艺。来听实习记者郑岑、记者徐蕾红的报道:《美玉为礼,千里学艺》
(出口播)1122-学艺1-徐蕾红
(压混)来徒弟们注意了,预备,徒弟我拜师傅了,一鞠躬、、
扬州玉器厂内,10位辽宁“岫岩工”玉坛新秀一字排开,向“扬州工”的四位领军人物江春源、薛春梅、沈建元、汪德海拜师学艺。这次学艺,也是国家文化部2008年启动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国家级培训项目,首次落户扬州,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负责人卢莹:
“岫岩一个是资源大县,再加上他们也是个民族地区满族地区,我们也是办了培训班,岫岩也跟我们提出能否来扬州升造一下,在去年60多位学员的基础上,挑了20多位。”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历史悠久,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可岫岩玉雕的技艺发展、岫岩玉器的市场开拓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辽宁省人民政府镁资源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高建:
“辽宁的岫岩玉产业,他本身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文化基础上雕刻也有自己的技巧,但是市场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迎合,扬州的玉雕更能够适应市场的潮流。”
岫岩玉产业要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高建说,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学艺,借鉴扬州玉雕发展模式,做强做精产业:
“时间不是很长,三个月,但是我相信这颗种子播下后,逐渐大家回发现辽宁岫岩玉的风格会有所改变,而且我也相信对于扬州雕刻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也会起到作用。”(口播止)
带着振兴岫岩玉产业的愿望和学习扬州玉雕成功模式的目的,10名“岫岩工”玉坛新秀,不远千里来扬学艺,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新徒弟,扬州玉雕的大师们培养起来可一点不含糊。继续来听报道:
(出口播)1122-学艺2-徐蕾红
辽宁省人民政府镁资源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高建说,这10名学员是从岫岩当地玉雕行业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基本以70后、80后的中青年技师为主,他们身上背负的是岫岩工未来的发展希望:
“这些学员看起来很年轻,但实际上都是市级以上大师,里面还有个别两位是省大师。”
这群人中,40岁的满守栋资历最高,已经是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年龄最长,入行已经有25年。他和其中四名学员,已经在扬州玉器厂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满守栋说,“岫岩工”的雕工和设计理念都急需提高:
“主要是有文化,有传统,精雕细琢的理念,我们传统文化的体裁特别少,想回去精雕细作,特别是文化这种的融合到岫岩玉中。”
“好学,求知欲强”,对于这些新徒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虽说手艺人中有句俗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薛大师还是被新徒弟们身上,这股认真劲给打动了:
“我是讲8个小时,他们整个是一动不动的,座在那听,我会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们,他们真的很认真。”
千里学艺,贵在真诚。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徒弟,省大师沈健元在培养标准上一点儿也不含糊,甚至可以用一个“严”字来形容:
“这三个月在玉雕人生经历中实在是太短了,你们不光白天生产,晚上应该多看书、多绘画,多学习,不光在扬州学习具体工序的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更新,理念不提高,技艺提高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这种情况。”(口播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扬州工以开阔的胸怀,打开传统技艺的宝库,向“岫岩工”输送全新的发展动力。这是在推动别人进步,也是传播扬州玉雕的千年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